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25506522/article-中醫接受度不同-京服湯藥-滬拿膏藥-?

現在不管是保健食品還是美容產品,幾乎都強調中醫調理效果,在深圳執業的中醫師陳曉可說,中醫養生之道已是現在趨勢。她也表示,比起以往,現在在大陸教育程度較高的家長,都盡量讓小孩看中醫調身體,不讓他們吃太多西藥。

學醫風氣 北京傳統上海西化

陳曉可正式執業已三年,她在台灣自景美女中畢業後,就到大陸念中醫,大學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讀中醫學專業,之後又轉往上海中醫藥大學取得針灸推拿專業碩士學位。她比較京滬兩地學中醫的風氣,「北京相對傳統,對開方比較深入研究,上海學校要求紮實的西醫理論知識,比較西化。」

陳曉可說,她在北京唸書時,對開方有深入研究,到了上海,老師很強調要了解西醫的復健研究、解剖學等,甚至也要上大體解剖課,課程幾乎是中西合璧。不僅課程,陳曉可也提到,京滬民眾接受中醫的項目也不大相同。「在北京還是以服湯藥、針灸多,但在上海,居民多喜歡方便、快速,所以多是拿膏方和中成藥為多。」

陳曉可表示,現在世界各地對中醫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她的同學也分布在各國執業,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等都有。她表示,在美加地區,一般民眾較能接受針灸治療,因為中醫所研究的經絡和西醫的神經系統有相似之處,許多西方學校都有開展相關研究。而中藥方面,由於西方對藥品管制較為嚴格,有些中藥難入境,民眾接受度相對較低。

學以致用 生病時自己開方

原先在高中選擇文組,卻在畢業後勇敢赴陸學醫,在這決定背後,陳曉可的父親是主要推手。陳曉可說,當時父母擔心她讀文科未來工作不好找,學醫穩定,許多在大陸的親戚也紛紛鼓勵她過去。加上她從小身體就不好,父親就以能「照顧自己」為由,極力鼓吹她。

陳曉可說,上了大學,才發現文組的學生反而很適合學中醫,因為許多有關方劑、藥帖,和中醫陰陽、寒熱、虛實的辯證理論都需要詳加背誦,大陸也特別講究「背」的功夫,讀的內容不比西醫學科少,可能還更細瑣。

從讀大學開始,陳曉可就學以致用,生病時自己開方,平時也能知道如何保養身體。她笑說,現在「回台灣基本只有看牙科」。

陳曉可的專長項目在於,運用科學中藥幫助病人調理體質,並以運動療法、針灸、推拿等治療腰痛、頸椎病等。不過,談起在大陸執業,陳曉可坦言自己有些弱勢,「大家看到我這麼年輕,難免信任感也會比較低。一般大家看中醫,都是找有經驗的老醫生。」

但是,她還是鼓勵對這行有興趣的學生來大陸深造,「大陸人多、名老中醫多,練習機會相對更多。」她指出,大陸的學歷基本上在世界各地如美加港澳等都能考執業醫師,機會很多、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