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E CM II 08這次中工會中醫概論短期課程有學生問我:「如果你加入永不回頭的火星探索之旅,你會帶那二十味中藥?」雖然,這不是一個真實的情況,但是卻給了我們一個思考的主題。

我想,這個問題的前提是,我們無法帶很多的中藥,不論是種類或重量。同時,我們的目的是能讓人儘可能存活下來,而不是什麼小毛病都要治療好。也就是說,我們回到中醫最基本的思維,那就是把人體內部的不平衡拉回到平衡狀態。說的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該從哪裡下手?

首先,既然歷代大醫都以「傷寒雜病論」為首,那我們可以看一看「傷寒雜病論」裡最常用的中藥是那幾味藥。「傷寒雜病論」的前半本「傷寒論」,使用了82味藥,出現最多次的是甘草(包含炙甘草),一共出現61次。再來是出現20次以上的桂枝、紅棗、生薑、白芍。這前五名,就是「天下第一方」桂枝湯的成份,這也不出意料之外,因為傷寒論裡面,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方劑有桂枝湯的影子。接下來是人參、附子、大黃、乾薑、半夏、麻黃、黃芩、茯苓、黃連、白朮、杏仁、石膏、枳實、厚朴、梔子、 柴胡、芒硝等等。

「傷寒雜病論」的後半本「金匱要略」用藥比較多,共170味藥。前五名還是桂枝湯的成份: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紅棗,這幾味中藥都出現50次以上。再來是出現20次以上的是半夏、乾薑、人參、附子、 茯苓、大黃、麻黃、白朮、黃芩。再下來依序是杏仁、枳實、細辛、黃連、石膏、當歸、厚朴、梔子、柴胡、芒硝、知母、粳米、龍骨、黃耆、桃仁、牡蠣、五味子、川芎、桔梗、澤瀉。

這是不是代表我們就選「傷寒論」、「金匱要略」排名前20名的中藥帶去火星之旅?這倒不是一個好的邏輯推理,因為我們的前提是要讓人儘可能存活下來,而不是治療最多種大大小小的病症。換句話說,如果人體健康可以用多維向量空間來描述,我們得確定有足夠的中藥,讓人體在每一個軸向上做加減修正,以三度空間為例,我們就得要有中藥能讓人體平衡往「上」、「下」、「左」、「右」、「前」、「後」的方向改變。

那麼我們該如何進一步深入探討?這就得要談一談中藥裡的「四方諸侯」:青龍、朱雀、白虎、玄武。

(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