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RI flyer

3/31(週二):中醫在大數據分析上的應用與社群健康管理

「社群健康管理(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與「生活方式醫學(Lifestyle Medicine)」是目前美國醫療界最熱門的題目,期望以大數據分析(Big Data)找尋到蛛絲馬跡,連結生活習慣與各種疾病,加強社會群體健康管理,提早發現警訊,降低個人與社會醫療成本。然而,很多研究顯示,即使利用IBM Watson強大的軟硬體設計及大量的資料,成效不彰,距離原本預期仍很遠。主要的原因在於原始數據的形態,都是以西醫的疾病症狀為導向,除了醫療類型的資料外, 生活習慣的資料,僅限於每天的運動量、進食卡洛里、睡眠時間等等,不足以突破現有的醫學知識。不同於西醫,中醫以大量的個人主觀與客觀的現象為依據,審查各種身體感受及日常生活現象的相關性,反推(reverse engineering)人體內部可能有的問題,更適合於大數據分析,找出潛在的關聯性,提早對個人及社群健康風險管理。這場演講,李博士將從中醫的邏輯性談起,討論中醫的療效及一般大眾對中醫的誤解,進而解釋為什麼中醫非常適合大數據分析,以及先進國家開始關注中醫思維對「社群健康管理(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與「生活方式醫學(Lifestyle Medicine)」的幫助。李博士也將對台灣下一代科技產業在醫療領域的走向,提出一些建議。

4/1(週三):(工研院CEO系列演講)計畫性風險投資與一般風險投資的差異

「創新與創業」是台灣目前最當道的顯學,從各個政府機關、研究單位,到各大專院校都投入人力、資源、金錢,鼓勵大家創新與創業,政府更以「與矽谷重新連結(Reconnect to the Silicon Valley)」為號召,進軍高科技風險投資領域。然而,大型公司內部資源利用或國家產業發展的「計畫性風險投資」,和矽谷一般的「隨機性風險投資」差別很大,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CVC)」 該如何運作,一直是大型公司高層激烈爭論的題材,有許多成功及失敗的例子可以參考。 李博士管理投資基金及擔任科技策略與投資顧問多年,合作對象包括多家大型國際公司。在這場演講,李博士將分享他的經驗與看法,並提出一些步驟,提供給與會者參考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