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東老先生,腸胃不舒服數十年,空腹及食後都感覺胃脹,打嗝後或排氣後就緩減,在換季時特別感到腹脹,腹部腫大有水,腹診沒有脾臟腫大問題,眼下水腫,多夢,吃東西沒有味道,診斷為腹腔有濕、脾胃沒問題,認為是水循環不良,穴位取:陰陵泉,地機,三陰交(三皇針),胃的問題取中脘、水分。下針後病人感到舒服、感覺身上水在流動,隨後給予藥方:生半夏(排除腸胃外面的水)、白朮、茯苓、吳茱萸、細辛、烏藥、生薑、梗米、炙甘草、炮附子,白芍、乾薑。五付藥,一星期,複診自述腸胃不脹,眼睛也不脹了,吃東西有味道,晚上起床上廁所次數也減少了,病人自述因來往美國申辦綠卡甚感厭煩,但直呼這次來美國很值得。

一位白人老先生,長期有腹瀉的現象,一天可以達到數十次,小便次數也很多,每天早上會自己製作生機飲食,病人不喜歡吃西藥,希望能吃天然的食物,但中醫的角度會考慮到食物的寒熱,由於病人長期飲食的習慣造成病人有這方面問題,給予科學中藥,理中湯暖其脾胃,茯苓、白朮健脾去濕,第一個禮拜,病人回診自述沒有太大改善,第二個禮拜加強補益效果,並有固澀作用的藥物,再次回診,病人自述腹瀉次數降低為一天兩到三次,情況大大的改善。

中醫的治病原則並非像西醫一樣,胃有問題就給予胃藥,事實上造成胃的問題的原因有可能是肝臟導致而成,必須審慎的檢查所有臟器的問題,此時醫師和病人都要有耐心,診病以及用藥有時並非一次見效,需要時間觀察以及依照病人適藥的反應來加以調整,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語音檔案由FM92.3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