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1024x429

好多年前,台灣一家出版商對我的求學及做事經驗感到興趣,想找我寫一本書,把我的故事說給讀者們聽。我只寫過學術論文及商業評論, 從沒出版過通俗故事, 受到出版商的邀請,非常高興,興沖沖地寫了好幾篇。可惜,寫到我拿到史坦福博士後,一方面真的是太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寫稿,另一方面是商場上的故事太複雜,寫太少, 讀者們看不出個味道,寫太多,可能會得罪一票人。所以,稿件一直停滯不前,出版書的事宜,也就不了了之。現在把寫好的部分與讀者分享,或許可以當做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的「前傳」…..

 

前一陣在書報攤及網路上,連續看到好幾本「天才學生」寫的書,這些「天才學生」有的剛進入知名大學,有的已經工作了許多年,有的我親身認識,有的我未曾聽說。而這些書給我的共同感觸,是想起我自己故事。

是的,曾幾何時,我也是所謂的「天才學生」, 正式的名稱應叫做「資優生」,在大學聯考的時代裡,台灣教育部有一個不為很多人知道的「旁門左道」,專門應付那些有點奇怪又不太怪的學生,教育部把這些少數學生標名為「資優生」,為他們提供了許多栽培。而我就是那群怪胎中的一個,在教育部的照顧下,我從未考過聯考,一路保送到臺大,後來獲得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及柏克萊加大MBA。

看了那些天才學生描述他們的豐功偉業,除了替他們感到高興外,覺得這些故事都只述說資優生光鮮奪目的一面,卻遺漏掉資優生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或許這些資優生非常幸運,真的沒有遇到什麼挫折及壓力。然而就我個人經驗,及對我身邊許多資優生的瞭解而言,所謂的「天才學生」和一般報章雜誌述說的,有很大的出入。既然被標名為「 資優生」,我們當然或多或少有一些「奇人奇事」,但我們絕非三頭六臂四書五經倒背如流。我們往往比其它學生更常挑燈夜戰,更常心情鬱閟,也更常跌得頭破血流。看了那些天才學生的輝煌過去,我心裡浮現的卻是一段段的酸甜苦辣。

幾個月來,我一直想寫一些不一樣的故事, 想讓大家知道,所謂的「 資優生」只是一個人為的、不客觀的稱呼,是一個速食主義的產物,對於那些「資優生」而言,表面的虛榮,換來的可能是一輩子的枷鎖。我也想告訴那些已經被標為「 資優」的學生,心中的壓力和徬遑是正常的,擔子越背越重是必然的。放下擔子,融入真實的生活,不是失敗,而是把人生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我更想告訴那些「資優生」的父母及想造就一個「資優生」的父母,有一個「資優」的孩子,固然值得慶幸, 但更重要的是幫助你的孩子尋得一個全方位的人生,否則「適應不良」將抹煞多年來的辛苦。

我無法真正瞭解其它資優生的感受,更無法完全客觀地述說別人的故事。所以,我得拿我自己開刀。我不想直接了當地寫一堆感覺,搞不好你會誤會我的意思而達到反效果。我想把一些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說出來,把我這個「 資優生」多年來的前因後果做個陳述,由你自己來觀察、來體會。當然,我得把故事說的生動一些,否則你連看的意願都沒有,那來的「感同身受」。我也得多少吹噓一下我自己,不然你為什麼要花時間聽我說故事,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