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台灣高科技業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件,一位知名高科技公司的財務長選擇燒炭自盡來結束他的人生(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59023&pnumber=1&CSRT=10385097681173217856),大家認為的科技之星就此殞落,對很多科技人而言,既震驚,又悲痛。

如果我沒有記錯,我和這位財務長有一面之緣。去年在 Las Vegas舉辦的消費電子產品展(CES)上,我和這家高科技公司的CEO、CTO、及一些部門主管約好了一起討論如何把中醫健康管理帶入手機及手錶裡,我們邊吃早餐邊開會,我記得這位財務長也來和我們一起用早餐,只不過匆匆吃了一些東西,就離席趕去辦事。在報紙上看到這位財務長燒炭自盡的新聞,有很多感觸,各個報章雜誌有很多討論,我想換個角度來提出一些淺見。

首先,這位財務長長年患有憂鬱症,向西醫求診已久,大多數的人都會把他的憂鬱症和工作壓力及個性連在一起。工作壓力及個性確實很有可能導致憂鬱症,然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癥結可能被大家給忽略掉了,那就是長年服用抗憂鬱症的西藥會導致自殺傾向(suicidal)或殺人傾向(homocidal)。在美國,已經有太多研究與證據顯示長年服用抗憂鬱症的西藥會導致暴力傾向增加8到10倍,個性溫文儒雅的人會導致自殺傾向,個性暴躁的人會導致殺人傾向,這20~30年來,在美國發生多起大規模對人群掃射的殺人案,幾乎每一個犯案者都有長年服用抗憂鬱症西藥的歷史。工作壓力及個性引發憂鬱症,無可厚非,中醫治療有很不錯的效果,服用用抗憂鬱症西藥,短時間可能可以壓制一下症狀,長時間卻對病人有很大的傷害。

第二點是為什麼台灣高科技公司的主管及員工都得如此辛苦的工作,才能維持公司的獲利水準?重點在於台灣的大公司其實沒有什麼真正的創新。去年二月我到台灣拜訪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後,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文章談台灣及中國所謂的「創新」(https://andylee.pro/wp/?p=1288)。簡單來說,台灣的創新充其量只是「Inside the Box」的創新,譬如花大量的金錢與人力去研究如何把手機上相機功能做的更好、把機身厚度做到更薄、把音效做的更好等等,但是手機還是手機,他們的手機和其它第二流的手機沒有什麼差別,或許比較輕、比較有質感,但是就是無法趕上 Apple利用手機結合其它生活上如Apple Pay的經濟效益,更無法做到「Outside the Box」的創新,把手機推向「不只是手機」。如此,在「Inside the Box」裡求利潤,只能不斷降低成本,而不是在「Outside the Box」尋求更多的獲利,自己把自己推向不歸路,事倍功半,主管及員工當然是一年比一年累,也因此台灣科技人因長期過勞而暴斃,每年都會發生!

第三點是台灣的公司管理結構仍然處於「強人政治」,一個老大帶領大家往前衝。這在1980年代,甚至1990年代,高科技蓬勃發展混亂不明時,有它的方便之處,對於規模已經壯大的國際品牌公司而言,是非常不利的,這也是我去年二月到台灣拜訪這家公司董事長後感觸很深的另一個原因。上面剛提到台灣很少有真的創新,並不是人不厲害,而是大家都一頭栽入每天繁雜的事務裡,沒有多餘的頭腦來思考創新。然而,當他們遇到好的想法,卻是可以很快的興奮起來、很快的付出行動。我在 Las Vegas和這家公司的CEO、CTO、及部門主管討論如何把利用手機紀錄生活模式,如何與使用者互動,結合中醫的健康管理,不但可以讓他們的手機有獨特的賣點,特別是他們專精的亞洲市場,更可以因為如此的創新,提升他們品牌在國際上的價值。討論過後,CEO、CTO、及部門主管都很興奮,CEO要我儘快飛台灣和董事長說明一下,就馬上正式推展這個計劃。飛台灣之前,我還特別和幾位有名華爾街駐台灣的分析師詳談,他們一致認為對這家公司是件很好的事,光品牌提升的效應就值回計畫的投資,他們說當計畫推出時,他們會特別寫市場分析報告來支持。

Well,因為董事長時間有限,又需要儘快見面,於是只能約在週五快下班前的一個小時,董事長溫文儒雅也非常有智慧,自己平常也看中醫,所以我們大部分的時間在談中醫,等到最後15~20分鐘才開始談計畫,或許是董事長平常太忙,沒有事前做功課,董事長似乎不太抓得到重點,一直卡在「如果這樣的功能沒有直接治好病,使用者為什麼會信服?」我看得出來CEO在旁邊很著急,卻也無法抵擋董事長的強勢,當天開會也就沒有什麼進展。CEO很認真,隔天找我及一位高科技市場分析師一起討論,這麼忙的CEO,竟然花了將近6個小時來討論這個在公司營業額相比下小之又小的計畫,討論的內容也不是這個計畫的好壞,而是我們該如何說服董事長! 接下來幾個月,科技團隊還是很積極,email往返很多,電話會議也開了好幾次,但是,最後還是因為董事長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思考這個計畫,也就不了了之,所有團隊的付出化為烏有。

或許有人會說,Steve Jobs非常強勢,為什麼Apple不會落入同樣的問題?這和東方與西方文化差別有關。在美國,即使老闆再強勢,下面的大將也不會示弱,很多Apple的大將都跟Steve Jobs大吵過,但是,大家都還是可以就事論事,把事情越做越好,也給老闆一個學習的機會。Steve Jobs很多次不同意手下大將的意見,把他們罵到不行,可是,幾天後竟然把同樣的想法當作自己的意見提出,不管他是「不認錯」也好,「偷拿人家的意見」也好,計畫能往好的方向發展就是成功的團隊合作。可是,在台灣、中國大陸、韓國、日本,有幾個公司副總敢不斷地跟大老闆強勢的爭執,同時還能夠繼續受到大老闆的青睞?我想一千個裡沒有半個,能夠不斷委婉勸諫、旁敲側擊就已經很不錯了。

台灣公司在「強人政治」下,主管及員工很辛苦,得不斷揣摩上意,既要有績效,又不能與老闆爭執,加上創造力不足,得不斷在流程雜事裡,節省一塊兩塊,於是每天戰戰兢兢,每週都過度超時工作,主管及員工會過勞,會的憂鬱症,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