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05102046_tu_youyou_624x351_xinhua

BBC:新聞人物: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今年84歲的中國著名女藥學家屠呦呦成為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之一,她也是有史以來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第13位女性。

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寧波市的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一直以來致力於研究在繼承傳統中醫藥的精華基礎上,運用現代科學和技術,發掘中藥的活性成分,特別在瘧疾及免疫疾病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研製開發新藥。

創製青蒿素

上個世紀70年代,屠呦呦帶領科研組創製了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青蒿素作為治療瘧疾的一線藥物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貧困地區的兒童。

2011年,屠呦呦曾獲得國際醫學大獎拉斯克-狄貝基臨牀醫學研究獎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發現及其應用於治療瘧疾方面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同年她也曾獲得葛蘭素史克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以及中國中醫科學院傑出貢獻獎,並獲得獎金人民幣100萬元

「三無教授」

她目前還擔任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繼續從事有關青蒿素的研究。

據網上資料顯示,父親給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國古籍《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萍」。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在北大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學習,並在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後曾培訓中醫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前後分別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不過,據媒體報道說,屠呦呦先後幾次被提名參選中醫科學院院士,但都沒有被選上,一直是「三無教授」。

Now.com: 屠呦呦受典籍啟發提取青蒿素

屠呦呦發現有效提取青蒿素的方法用作醫治瘧疾,原來,當初是受到古代典籍的啟發,青蒿素自此成為治療瘧疾方法中的重要成分。

有效對抗瘧疾的青蒿素是由黃花蒿提煉出來。中醫在傳統上都是將藥物煎成湯藥,給病人服用。但青蒿素一旦加熱到攝氏六十度,便會完全分解,失去對付瘧疾的功用。所以在好一段時間裏,中醫對黃花嵩的效用都不以為然。

後來,屠呦呦加入研發抗瘧疾藥的團隊,在研究期間,讀到東晉時期名醫葛洪的肘後備急方,當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明白到古人可能是透過浸泡提取青蒿素。

屠呦呦恍然大悟,於是重新設計提取青蒿素的方法,轉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成功保留青蒿素的效用。

青蒿素是透過迅速消滅人體內的瘧原蟲,對治療腦瘧等惡性瘧疾具良好效果,而且青蒿素類的藥物可口服,亦可注射,使用方便簡單。不過,為避免瘧原蟲對個別藥物產生抗藥性,現時治療虐疾多數都是用在結合青蒿素以及其他藥物的複方療法。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4年,將此種複方療法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治癒率高達九成七。由於療效顯著,療法在瘧疾流行國家的使用次數,亦由2005年的1100萬次,急升至2013年的近4億次。

僅在非洲,青蒿素複方療法,每年便令超過十萬人免被瘧疾奪去性命。雖然專家在亞洲部分地區發現,有瘧原蟲對青蒿素已經出現抗藥性,不過,無可否認的是青蒿素令無數瘧疾患者,免受病痛煎熬,屠呦呦居功至偉。

評論:

這次是諾貝爾醫學獎第一次頒給中國人,得獎的內容為以中藥提煉的青蒿素來治療瘧疾,出席發佈會的一位評審委員表示:「這不是對傳統中醫藥的頒獎,我們頒的獎是給從中醫藥當中獲得啟發、作出貢獻的個人,她能夠從中做出新藥,讓我們在全世界銷售。」然而,不可否認的,在東晉時期就提出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確實可以治療瘧疾,這並不是巧合,而是古人對人體生理病理的深入了解,以及對各種中藥的高度熟悉。而「肘後備急方」一書在中醫中還只能算是「比較淺顯」的臨床應用參考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等經典書籍,整個中醫的邏輯思維,如果能被主流科學重視,不要說一個諾貝爾醫學獎,十個百個諾貝爾醫學獎都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