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統計,阿茲海默症病患平均壽命會減少十年,在中醫古籍中鮮少記載阿茲海默症的並症,中醫認為是肝臟中毒,尤其現代人飲食、環境的汙染更是加深對肝臟的負擔,中醫理論中"腎為肝之母臟 "當肝臟出問題就回過頭來跟腎臟求救,更加速腎的老化,讓腎虛得更嚴重。阿茲海默症使用西藥的治療,暫時壓制大腦神經反射,降低病患肌肉顫抖現象,但是緩解不了失智的問題。趁機介紹一本書"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and The Brain’s Way of Healing. " 作者Norman Doidge ,MD,當中提到有位三十幾歲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患者,透過大量的走路減緩發病的速度,至今已六十幾歲,不謀而合的是,大腿前端的氣街是經絡之氣共同通路,大量的行走會使氣的流動性增多,這對肝臟有直接的影響,也幫助了阿茲海默症。

古時候的失智,純粹就是年紀大,腎功能減少,腎主骨生髓,骨髓開始流失,漸漸無法滋養髓海(腦)。然而肌肉顫抖現象,是加上肝的問題,產生風動,手、眼亂動,身體不定的疼痛,通常是肝慢性中毒所導致,肝腎問題結合在一起,就成了現在的阿茲海默症,臨床針灸治療可以減少患者的抖動現象,再由"清肝 "、"補腎 "來幫助腦部的修復。

接著我們談談發生在孩童身上的抽動現象,TICS,中文譯為"妥瑞症 ",肌肉會不自主的抽動,西醫首先會建議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使用精神科藥物治療,但副作用造成學習能力下降。中醫治療以脾臟下手,與"多動症 "的治療方向類似,大部分的原因是脾臟出現問題,吸收不良、飲食不常,導致營養不夠滋補肝血,進而肝臟虛弱造成風動,惡性循環剋到"脾土",小孩通常會呈現虛胖或瘦小體型,這時候就要以強健脾臟為主。

正好今天一位委瑞症的病患複診,患者三年級,平時視線四處移轉,左眼、左手抽動,第一次治療後就有變化,抽動頻率降低,甚至有些抽動現象已消失,但是當患者氣血較虛弱之際,例如:壓力大、感冒等情況下,會容易有復發的情形。

案例一:王女士,頸椎壓迫導致肩膀、肌肉疼痛,中醫如何治療?

如為單純的頸椎壓迫,中醫治療效果彰顯,但值得注意的事情,當頸椎的壓迫問題,往往根本原因是周圍肌肉拉力不平衡,造成骨頭的錯位,倘若筋絡沒有調整,即便做了手術後,症狀一下就回來,甚至美國AARP組織,列出了五項機構反對長者進行的手術,其中一項就是脊椎手術,建議尋找可信賴的中醫師即早治療。

案例二:立先生,中醫師診斷痰濕體質,同時肝火旺,中藥、火罐治療後都沒有太大的效果,想請教李醫師的見解?

一般降肝火的藥物偏涼,會導致濕更重,根本原因可能是肝臟的功能虛弱,反而需要使用熱藥治療才有效果。

案例三:Lydia女士,現年八十八歲,近日說話、進食容易口水不自主流出,想請問李醫師原因?

脾臟管理口唇,一般孩童和年長者,因為脾臟較為虛弱,所以容易有口涎不收問題,年者者服用少量的中藥,維持基本的脾臟功能就好。

(語音檔案由FM96.1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