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中醫的長處在於跌打損傷及養生,這種想法令中醫的研究人員感到無力。日前受邀至中國醫藥大學以及工研院演講,主題將探討中醫是否可以治療精神疾病?無論主題,這次演講之行,會將臨床成功治療的案例分享討論,例如:焦慮症、失眠症、抑鬱症、腦膜瘤、中風、癲癇、過動症、妥瑞症等成功案例,希望能夠推廣中醫臨床治療的成效。

現今中醫在治療疾病,受西醫理論影響很深,這也造成中醫在臨床治療上,容易產生盲點,西醫的治療方式依照西醫疾病理論,但是中醫的治療方式需要依照中醫的理論才見效。甚至目前對於中醫的研究,大多數建立在西醫的基礎點上出發,就拿這些抑鬱症、過動症、癲癇、焦慮症、失眠症例子,在我看來是有很大的交集在"肝、脾 ",當脾臟虛弱無法去除身體的"痰飲 ",痰飲可漫延至身體四處,而治療脾臟可去濕、去痰,當痰飲積聚在神經骨髓造成疾病,西醫的治療重於局部,中醫往脾臟的方向治療根本。脾臟也主吸收養分,當脾臟虛弱,身體養分吸收不足,造成肝血虛損,而肝為木,肝病過度剋脾,造成惡性循環。治療脾臟問題首在利水,脾臟好了,肝血得到充營,恢復正常,就不會過度剋脾,這些因為血虛造成的精神症狀也就徹底解決。

案例一:朱女士,想請教小兒異位性皮膚炎,中醫的治療方法?

小兒異位性皮膚炎,有個不正式的猜想,就是施打疫苗的後遺症,假設是疫苗造成的影響,中醫治療首在清肝,方劑當歸飲子可以幫助清表、補肝血、去濕,可以幫助一般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建議盡快就診,辨證論治找到疾病根源。

案例二:張女士,中醫可以治療糖尿病嗎?

糖尿病一型為先天性疾病,無論中西醫治療都很棘手,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為二型,中醫認為脾虛為主要原因,當然病人的生活型態有著最大的關聯,中藥可以幫助,但生活型態沒有改變,疾病仍然會再來。

(語音檔案由FM96.1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