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中醫師,這個問題一直是很多人的疑問和煩惱。中醫師説你服藥後有那些不好的反應是正常的、代表在進步,你如何確定這位中醫師說的是真實的,還是在唬你、想辦法保留你這位「客戶」?名氣大的中醫師也沒把你看好,到底是自己的病情嚴重,還是這位中醫師的名氣只是來自虛有其表的大量宣傳而已?。這是一個典型的「資訊不平等(asymmetrical information)」問題,甲乙雙方進行交易,當甲方知道的遠比乙方多的時候,乙方處於絕對劣勢,如何確保這是一個公平的交易?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畢竟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頒給了研究這個題材「Analyses of Markets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George Akerlof、Michael Spence和Joseph Stiglitz三位教授,諾貝爾獎等級的問題,一般人當然很頭大。我在這裡提出幾點供讀者參考及思索。

(1)名氣大、口碑好的中醫師,不一定真的厲害。很多讀者都知道,「名醫」不等於「明醫」,這點不太需要說明。但是,為什麼口碑好的中醫師也不一定真的厲害?中醫這個領域,非常偏向單打獨鬥,也缺乏標準流程,因此在網上沒有太多的參考資料來做為比較的基礎。一般病人因緣際會看了某一位中醫師,如果療效還不錯、醫師態度友善、收費還算合理,大部分的人就會一直看下去,很少會再去尋找及比較,而有親朋好友詢問中醫師時,也會向他們推薦自己去看診的這位中醫師,中醫師的口碑也就慢慢打響了。然而,「效果不錯」是需要比較的,譬如有人面癱,西醫治療無效,找中醫師幫忙,花了四五個月時間,終於恢復了八成,病人非常感謝這位中醫師,到處替他宣傳,可是這位病人不知道,真正功力高的中醫師可能兩三個星期就可以讓他完全恢復正常。有人長年腰痛,每兩週就去找中醫師下針,可以讓他舒服兩週,直到下次下針,病人覺得針灸很神奇,把這位中醫師捧在手上,中醫師也沾沾自喜,可是這位病人不知道,真正功力高的中醫師可能早就把他治癒了,不需要每兩週下針一次。又譬如許多中醫師只看一般的小病痛,效果不錯,卻有意無意的讓病人認為這就是中醫看病的範圍,當病人群中有人遇到了比較嚴重的疾病,很自然的覺得這樣的問題得找西醫看診,直接跳過這位中醫師的治療,這樣的情況下,病人群用來評斷這些中醫師的基礎馬上向下降了好幾層,那麼「效果不錯」的口碑也就不難建立。換句話說,打聽一位中醫師的療效時,不要只是停留在抽象的「不錯」、「很關心病人」等等,而是要去了解這位中醫師平時治療病症的種類、嚴重及複雜程度、治療的時間等等,同時和其他許多口碑不錯的中醫師做比較。不然的話,中醫師給每一位病人都開小柴胡湯,你也可能會覺得「效果不錯」,到處替他宣傳。

(2)對病情及治療方法的解釋,不只是這個虛、那個補。很多中醫師看診後告訴病人,血虛、肝鬱、痰飲等等,治療的方法相對就是補血、疏肝、去痰飲等等,病人似懂非懂,也就這樣糊裡糊塗的看下去了。譬如有人還沒七老八十就得半夜起來小便三四次,許多中醫師就用「腎虧」兩個字來解釋,直接就開金匱腎氣丸給病人。問中醫師腎虧是什麼意思,越回答越迷惑。問中醫師為什麼要服用金匱腎氣丸,中醫師回答「因為金匱腎氣丸治腎虧」,這樣的回答,叫做「circular logic」,有回答等於沒有回答。其實,中醫有很清楚的生理學及病理學,不僅五臟六腑互相牽連,生病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腎虧」兩個字充其量也只是個「現象」,好像西醫說你白血球數目只有2000/microliter太低了,並沒有說明你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更何況連「腎虧」到底是什麼也說不清楚,只知道那是中醫教科書上的一個病症名稱。比較好的病理解釋是怎麼個樣子?像這位半夜起來小便三四次病人,經過詳細看診後,我們可能認為是膀胱溫度不足,氣化不良,導致一直有想小便的下墜感;而膀胱溫度不足的原因是小腸寒冷,小腸受熱於心陽,轉而加熱膀胱、子宮、精宮、大腸等等的器官,小腸寒冷,膀胱自然不可能溫度足夠;小腸為什麼寒冷?是因為病人心陽不足,中下焦又寒濕重阻隔心陽下傳,導致心陽移熱小腸不足,同時造成心陽反逆,也順帶把胃火帶上來,所以病人明明舌苔白厚,裡寒明顯,卻喜歡喝冰水,又容易上火;那心陽不足又是為什麼?這位特定的病人可能是因為肝血不足,好比心臟這個引擎沒有好的肝血汽油一樣,也就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輸出功率,肝血不足,導致中醫所謂肝不藏魂,睡眠品質不佳,又加上膀胱氣化不足的下墜感,那麼半夜起來小便三四次也就不奇怪了;肝血為什麼不足?…. 像這樣我們一步一步的往回推,再把每個點連接起來,整體的、動態的去深入探討病人的健康問題。同樣的,治療也不是一個藥方就全盤解決,而是像作戰一樣,了解全盤局勢後,選擇一個最適合的點下手,再一步一步的擴大治療範圍,同時考量治標與治本的平衡等等。另外,治療上出現瓶頸,也得一步一步的去思考、和病人解釋,譬如上面這個半夜多尿的病人,治療過程中,我們發現即使肝血足了、心陽強了、中下焦的寒濕也去了大半,為什麼小腸還是寒?為什麼還是會心陽反逆?原來是我們忽略了病人的肺有問題,肺過於燥熱,中醫生理學認為,肺法天,得清涼才能把如太陽熱力的心陽往下壓,心再怎麼健康,如果肺無法束降心陽,那也是白搞一番。換句話說,中醫理論是非常詳盡的,非常有邏輯性的,真的功力高的中醫師對病人的解釋,不會只停留在這個虛、那個補的玄而又玄。

(3)不擅長開水藥的中醫師,內科功力無法真的大幅精進。無論是台灣的科學中藥粉劑,或者大陸的中成藥,非常方便,少說也有幾百種方劑和幾百味單味藥材的科學中藥粉劑及中成藥,然而,這樣的方便卻造成了許多的缺陷。中醫書籍裡面的方劑,就像武術的套路,是為了學習方便,容易解釋,但是真的和人對打時,那些只會套招的人,馬上被打趴在地上,其中的理由,不需要解釋讀者也很清楚。而就算是中醫師在學習方劑時,也用心試著去了解每一味藥的用意及各個藥材比例的目的,臨床治療不經常使用水藥就沒有辦法深入體會每一味藥在不同病人身上的差異、各種單味藥搭配的變化、現在藥材和古代的不同等等很多的細節,沒有了微調,只剩下了粗調,臨床上很快的就變成了方劑和病症之間一對一的對應,譬如為了溫中去水,就把所謂溫中用的理中湯粉劑和所謂去水用的五苓散粉劑混在一起,病人又說腰痛,再加上杜仲單味藥的粉劑,就這樣混起來給病人服用。然而,理中湯所謂的溫中功能究竟是什麼?五苓散所謂的去水又是去什麼水?不同病人的「溫中」都是同樣的藥材比例?想要卻無法去除方劑中某一味藥?腰痛就加入所謂能減緩腰痛的杜仲?這樣開方的方式,不需要多久,中醫師的對每味單味藥材的敏感度就會大幅下降,對病人治療的細節掌握度也無法深入,只剩下方劑和病症對應好一點或者差一點的不同。另外,這樣的中藥產品和用生藥材煮成的水藥,在療效有不少的差異,中醫師判斷用某一個藥方可以幫助病人時,本來可能是正確的,但臨床治療上卻看不到效果,這個時候也會讓中醫師很疑惑,不斷地改藥方,無法信任自己看診的準確度,久而久之變成了亂槍打鳥。目前這個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去年我受邀到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五十週年大會上給主題演講時,許多位資深的中醫教授私底下都告訴我,台灣的中醫系學生,鑑於台灣健保給付的原因,在學校實習時只學開科學中藥粉劑,根本就無法一味一味單味藥來開方,造成臨床療效越來越差,真的能應付複雜病情的沒有幾位,不直接拿西醫的病名來對應中藥的方劑,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當然,這不是說中醫師不應該使用這些科學中藥粉劑或中成藥,這些產品有他們的實用性及方便性,中醫師在不同情況下選擇使用水藥或中藥產品,適度的使用,仍然是很好的權宜之計。反過來說,常常開水藥的中醫師也不一定功力比較好,很多中醫師開水藥,一開就是洋洋灑灑三四十味藥,有的甚至開到五六十味藥,什麼補血補氣的藥都混在一起,比亂槍打鳥還亂。這裡的重點是說,完全仰賴科學中藥粉劑或中成藥的中醫師,功力精進的速度及深度,是無法和擅長開水藥的中醫師相比的。

(4)不要相信祖傳秘方、中醫世家、御醫後代、自創奇特方法等等華麗不實的宣傳。這些宣傳言語及手段,絕大多數都是用來掩人耳目的花招,即使有些是真的,也不代表臨床治療效果比較好。就拿祖傳秘方來說,沒有什麼神奇的祖傳秘方,或許有些真的是祖傳的藥方,但是,當年寫下這個藥方的家族老前輩,看診的功力遠遠不如那些名留千古的大醫家,不然也不會史上無名,擺著真的有效的正統中醫不使用,去使用來路不明、方意混亂的秘方,就算有些人試了有效果,也無法和真的功力高的中醫師看診相比,更不會一個藥方適合所有的病人。更何況很多所謂的祖傳秘方,到頭來只不過是從某本中醫古書中抄下來的一個方劑,當年這些醫書得來不易,藥房的小伙計趁著沒人的時候,偷偷翻了翻書,趕緊抄了一段,或者趁著包藥的時候,把醫師開的藥方抄了下來,就被當作寶貝來流傳給後人。這樣的情況,在韓國漢醫界也很常看到,有一次承蒙一位在韓國很有名的漢醫看得起我,他很小心慎重地跟我解釋他們家傳的針灸理論,到頭來根本就是中醫針灸理論中的井荥输經合五腧穴,換個名字被當作是家族秘密而傳了下來。其它各種宣傳的方式,我們不一一討論,重點是,那些華麗的宣傳,都是在利用病人對奇效、速效的渴望,聽聽就好,選擇中醫師,還是得看中醫師治療急症、重症、複雜病情的長期療效來決定,而非藥方或方法有多麼花俏的故事。

(5)無論臨床看診功力如何,一定得誠信和守法。一位誠信的中醫師,不一定能治好病人的疾病,但是,當他束手無策時,會趕緊告訴病人,讓病人在病情更加惡化前,趕緊找功力更好的中醫師治療,不要耽誤了病情。然而,真實情況下,病人無法像和同事或同學相處一般,長時間和中醫師互動,也就無法真的判斷一個中醫師誠信與否,很多詐欺犯也會被受害人當成好人,醫師和病人不平等地位會讓假象更容易隱藏。那怎麼辦?中醫師的誠信與否,多多少少可以從守法的程度來觀察。譬如在美國,中藥被歸類為食品,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健康保險會給付中藥的費用,給付的項目只包含診斷及針灸相關部份。然而,許多在美國職業的中醫針灸師,為了吸引病人,特意在針灸費用申報時多報一點,甚至病人明明只來看診一次,卻申報為兩三次,再用針灸的保險給付來免費給病人中藥,這個現象很普及,很多華人也很樂意和中醫師配合,管他保險申報是否正確,只要不是病人自己出的錢,又有免費中藥,何樂而不為?其實,病人這樣的想法是很愚蠢的,即使我們不討論在法律上這樣的行為是保險詐欺了,中醫師的不誠信已經暴露出來了,今天中醫師和病人的利益站在同一邊,可以聯合起來佔保險公司的便宜,明天如果中醫師和病人的利益有衝突,那中醫師會站在哪一邊?當這位中醫師束手無策時,他一定會告訴病人嗎?同時,不管如何申報保險,保險給付還是有個上限,當給付是固定時,想要增加淨收入,那就得減少花費,如果中醫師「免費」送病人中藥,那麼病人怎麼確定他的優先順序是使用最適合病情、最有效的藥,還是成本最低的藥?病人貪小便宜的心態會嚴重傷害到病人自己,修車也不會為了貪小便宜而換裝個可能讓人車禍的零件,那麼病人自己的健康不是更重要嗎?而據我了解,台灣因為健保對中醫看診的給付非常有限,類似的情況也是非常普及。

上面的幾點,雖然不能以偏概全,我們也可以討論其它更多的項目,但是,這幾點是一個很好的基本原則,讓讀者們打開判斷的頭腦,思索選擇優良中醫師時該注意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