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很玄?有些中醫把個脈就能說出你祖宗八代的疾病,卻也有老中醫說把了四十年的脈都只是做做樣子騙人。到底把脈有什麼玄機?

其實脈象就像心跳或腦波,是一種生物訊息。心電圖歷經長期研究之後,心跳的快慢強弱、波形的細微變化,已經可以解讀成各種風險因子。脈象也隱藏著許多訊息,只是我們還不知道如何將這些訊息適當地轉換成可以理解的健康或疾病資訊。

日本從五零年代起,就試著透過儀器來標準化脈象。他們主要是測量手指尖 – 也就是十二井穴 – 的電阻及導電率。中醫經絡學中,十二正經的井穴位於手指或腳趾前端,一如溪水是由井中冒出,井穴就像是十二正經的源頭。那麼,測量井穴的電阻,是否就能看出該經的端倪?數十年過去,由於始終找不出有意義的脈象規律,日本的脈診研究終於無疾而終,卻也拋磚引玉,開啟了後續的脈診機械化、脈診科技化之路。

台灣脈診科技化的先驅非王唯工教授莫屬。王教授原為美國科學院院士、西醫專家,後來回到台灣擔任中研院院兼台灣大學醫工所教授。王教授研發脈診儀逾十年,最近不幸身故。他的長子 Jimmy承其衣鉢,並於最近與我多次接洽,討論經典中醫與脈診科技結合的可能性 (註:李宗恩醫師是頂尖經方派中醫倪海廈先生的傳人,作為經典中醫的代表可謂實至名歸)。

王教授的脈診儀是用紅外線測量手指頭的紅血球濃度。在西醫,用手指測量血脂、血壓或心跳行之有年。王教授利用紅外線將指尖紅血球濃度的時間圖轉換成非單一線性的頻譜,再將之轉換成可以解讀的訊息。目前這個脈診儀已經累積數千起案例,證明脈動確實隱含著人體疾病的訊息。脈診儀可以從分析脈象來推論受試者是否即將來生理期?是否快要暴發心臟病?是否疲勞、正氣不足、快要感冒了?

脈診儀可以提供一些訊息,但不能取代真正的把脈。舉例來說,受試者飲酒過量時,肝脈的信號會突然增強,呈現中醫所謂的肝陽上亢之脈。但是肝陽上亢之脈不保證一定是飲酒過量。中醫在把脈時,會從脈的速度、強弱、大小、性狀、深度等等來歸納病情。儀器也許沒有手指靈敏,卻有可能擷取一些手指感覺不到的訊息。但最重要的是,脈診儀證明了把脈的科學性,它證明了從心臟的手腕這段路程之間的電波、動能變化,確實能傳遞有意義的疾病訊息。

脈診儀為何無法取代中醫問診?脈診在中醫問診之「望聞問切」中居末,為前三者之輔。中醫辨證論治時必須四診合參,脈證不和時要捨脈取證。重病者不能因其脈象平和而診為無病。舉例來說,八十多歲癌症末期的老太太體枯形槁,脈卻洪大有力。為什麼?因為她陽氣虛脫,虛陽外衝,此時如果配合觀察老太太的其他表現,如大顆油汗、頭髮乾豎等等,就能斷定她的]洪大脈其實是假象。那麼,既然脈可捨,望、聞、問之後為什麼一定要切脈呢?一方面是驗證,一方面也是判斷預後。比方醫者在重症病患身上把到洪大脈,可以詢問病人是否在服用類固醇。萬一病人說沒有,就要小心了:脈證不合,代表難治或是病危。癌末病人一旦出現迴光返照的脈,可能一兩個星期內就會走,可以提醒病人家屬多注意。

許多中醫學院都在研究以人工智慧進行中醫診斷,也都有一定成果。例如以電腦掃描圖像分析面色舌象、以錄音分析咳嗽或說話的聲調強弱、以儀器分析糖尿病或某些癌症的特殊氣味…。科技可以擷取出所有的線索攤在桌上,但仍然需要經驗豐富的中醫才能瞭解這些線索背後的意義。中醫可貴之處在於四診合參,好的中醫不必拿到每一片最細微的資訊,就能正確診斷病情。中醫很科學,看到什麼樣的線索,就能得出什麼樣的結論,我們的思維非常嚴謹、一致、而且邏輯。現代研究如果能夠透過儀器把科技帶入科學,中醫傳承就能更方便、更有效率。

(語音檔案由FM96.1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