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會 中醫概論 (2014/11)第三節課內容
上週四為中工會中醫概論第三節課,介紹傷寒論太陽篇上篇。因為有一半的學生為上一期的學生,我不想讓他們聽重複的內容,又得兼顧新的學生,所以,這一次我試著以「太陽寒水」的思維,以比較直覺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傷寒論。
傷寒論太陽篇可以簡單的以大自然雨水循環的模式來思考,當海水被太陽日曬,蒸發成水氣向上,到了高空受寒為雨,下降到高山上,再順地勢流到大海。當太陽光線受阻,海水能量吸收不足,無法蒸發成水氣上行到高空,太陽表症開始出現,太陽篇上篇大致可以比對到這個思維。當海水無法蒸發,變成一攤死水,便開始了很多蓄水的症狀,太陽篇中篇大致可以比對到這個思維。當水氣無法上行到高空,下面的海水又成一攤死水,或許降雨量太小,或許雨只下在半山腰上,山中的水流便會出問題,或許在山腰上受阻形成局部的死水攤,或許水道亂變阻隔了本來的道路,如此水蒸氣上不到最高點,有用的雨水又無法沿著山勢下行,而形成了諸多陷胸湯症、諸多瀉心湯症、十棗湯症等等,太陽篇下篇大致可以比對到這個思維。
雖然如此「太陽寒水」的說法,不盡然可以全面解釋傷寒論太陽篇,以這個角度來思考,可以讓初學者對傷寒論太陽篇有比較深一層的了解。
這裡是第三堂課的投影片:CIE CM II 03
謝謝工研院的Lilian把漏掉的錄音段落補齊,以及學生Helen、James、Robert等幫忙錄音事宜。
第一段:課前問答
第二段:上節課反饋
第三段:傷寒與金匱
第四段:六經模型、傳變
第五節:六經提綱、欲解時
第六段: 陽入裡
第七段:太陽寒水、水循環
第八段:太陽篇提綱
第九段:浮脈
第十段: 太陽中風
(中場休息)
第十一段:桂枝湯
第十二段:太陽中風及加減
第十三段:太陽傷寒
第十四段:表寒裡寒
第十五段:表寒裡熱
第十六段:其它「太陽寒水」問題
第十七段:下次預告
請教李醫師在哪裡買 organic 或是沒有泡藥/沒有硫磺熏蒸的紅棗?
通常在Whole Foods買得到,Costco偶而會有。
whole foods??? 太好了!不過我好像沒看過,只看過枸幾。紅棗英文叫甚麼?
另外問一個小孩生病的問題。我女兒2歲,先流鼻水後來開始咳嗽。他說有喉嚨痛,所以給她吃桔梗甘草湯->好像沒用,雖然沒在complain 喉嚨的問題
第二天覺得兩眉之間有點烏青的感覺(那種眼袋的青黑),所以猜想是寒,小青龍晚上吃一克粉劑(manufacture 說成人一次三克半),隔天早上吃了一克,整個咳嗽幾乎就不見了。但是鼻水還是有,沒煎黑青還是有,所以就想說吃個桂枝湯收尾。可是桂枝湯吃了一天(早晚家起來一碗半)現在鼻涕依舊,好像又有點開始咳。想問問李醫師可不可以給一些思考辯證上的意見?謝謝!
紅棗:Dates。在這個情況下,桂枝湯收尾並不適合,可以小青龍湯減量,然後改用苓甘五味薑辛半夏湯加減。
再次感謝您的指導。忘記給您update, 那個苓甘五味薑辛湯 (我沒加半夏)吃了兩碗,第三碗還沒吃就好了。
想再問的follow up 的問題。我的小孩幾乎每次感冒都是從流鼻水開始。如果我不去管她,絕大多部分一直繼續發展;鼻水越來越多,發燒,咳嗽… 樣樣來。當然,我們如果遵照有良心的西醫處理 (喝水,不出門,穿暖,盡量睡覺)也是會好。可是我們就會被整得很慘。問題就是傷寒雜並論裡面太陽偏似乎對於流鼻水這個東西沒有太多的論述。桂枝湯的鼻鳴有人解釋作打噴嚏,這個勉強可以連到,可是晚上睡覺鼻水一直倒流(聽呼吸聲就知道有)有時後來流到喉嚨然後就咳嗽。從辯證的觀點來說你會建議我看倒流鼻水這種現象的時候同時注意哪些現象?
另外,我讀四聖心源的鼻病篇說「肺氣之鬱總由土濕而胃逆,胃逆則濁氣填塞,肺無降路故也」不知道您對這個部分的理論和應用有沒有甚麼看法?
補一個問題,黃元御這個觀念是不是從內經「逆調論」來的 (岐伯曰: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
讀了幾遍覺得跟我小孩的表現很像,但是傷寒論裡面陽明篇好像講了很多承氣湯,這種「感覺上比較mior 的消化不良好像沒說」是不是我漏讀?
清朝黃元御的書,我唸過不少(黃元御醫書十一種,人民衛生出版社),但是離「融會貫通」還很遠,所以,我還是不要隨意評論的好。
根據你先前問的問題及對應天氣的時間點,你女兒應該肺家寒,當你處理她感冒時,只減輕了外感的現象,卻沒有完全去除肺家的寒,所以,一直反反覆覆感冒流鼻水。
「鼻鳴」不是「打噴嚏」,很容易看到你同事朋友中,有人看起來沒感冒,可是呼吸時帶有一些鼻子的怪聲,你就知道他們已經有感冒了。傷寒雜病論中沒有特地提及「流鼻水」,很多人討論這個問題,有人想辦法把其它症狀說成是「流鼻水」,有人硬說古人很少流鼻水,這些都太牽強。傷寒雜病論,就像很多古書一樣,比較像「上課筆記」,只列重點,而非現代的教科書從頭到尾鉅細靡遺,可以沒有老師帶領下自己唸。傷寒雜病論沒有把「流鼻水」特地把「流鼻水」寫入「重點」裡,並非覺得流鼻水不是個症狀,在金匱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并治第十篇中提及「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然而,在太陽證裡,「流鼻水」的範圍太廣,或許不容易做為一個指標,如果特意加入討論,可能很多條文都得加「或清涕出、或濁涕出、或無涕…」,對於學習的人而言,有講等於沒講。
關於四聖心源的鼻病篇說法,我倒不認為「肺氣之鬱」完全都是由「土濕而胃逆」而來。
忘記講,吃小青龍之前有發燒,吃完就退了,好像都沒再燒回來。現在除鼻涕外講話常常還是痰聲很重。
感謝您的指導。
請教李醫師有關半夏的問題。我在讀本草備藥裡面有一段趙繼宗的話說「至於勞痰,失血諸痰,用之反而能燥血液而加病。」甚麼叫勞痰?「勞」和「失血」為甚麼會有痰?可否舉些簡單的例子?
「勞」和「失血」往往會讓人津液大量流失,缺乏津液時,人體內需要排除的東西代謝不了,有些就成為的所謂的「痰」。半夏祛水,在人體已經缺乏津液時,「不正確」的使用半夏,會使得津液更加缺乏,而「加病」。然而,使用正確時,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是必要的,「壞的水」不去除,「好的水」無法通行,端看醫生如何祛(壞)水補(好)水一併運用。讀古書時,不要被幾句話限制住了,特別是明清以來的「近代古書」,不是說不值得看,而是當作另一條「線索」,先擺在頭腦裡有個印象,等到臨床時提醒自己,「可能」得注意某些事情,但是不要被綁得死死的。
你好,第四段录音无法播放,可以重新上传一次吗?另外十二经络跟十二脏腑相关联,六经是不是两者的结合或是外邪犯表,内侵脏腑的某种规则,而伤寒论就是讨论这个,因为六经着重在寒邪传足,后代才有温病派重在邪热传手。
我得請診所同仁找一找錄音檔案,再重新上傳。「六經著重在寒邪傳足」,這個我倒不認同,傷寒雜病論不只是討論寒邪或熱邪,是人體的病理學,宋朝人把它拆成傷寒論及金匱,後代人看到「傷寒論」書名的三個字,就以為只是討論寒邪,其實是錯誤的。
好的,谢谢李医师,六经辨证在中医的临床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和解决方法,我多段时间再讨教我身边的一个案例
李老师您好,太阳寒水下水提不上来,感冒中风发的汗不用提上来的水补充吗
不太了解你在問什麼,但是,葛根湯中的葛根即為提水向上。
李老师您好,太阳寒水,如同海上的水受到太阳蒸发到天上,然后遇到冷的下雨下来。然后感冒就如同水蒸发不上去,太阳蓄水证就像水在下面淤积。太阳中风留的汗不用提上去的水做补充吗
葛根的用意即爲提水上行,但人體可以自己重新平衡,譬如桂枝湯藉由調和陰陽及加强脾胃,水道運行即可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