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遠程治療的老先生,七十多歲,頸動脈斑塊堵塞70%~90%,造成多發性腦梗,血糖高,頭暈,人累,走路困難,前列腺肥大。病人口乾舌燥,舌苔卻白厚,自述天天喝牛奶,也吃很很多水果。

今年二月第一次遠程看診,我認為頸動脈堵塞帶來的危險,沒有那麼急迫,反而得先以病人整體情況為主,只少少加了一點活血化瘀的中藥材,另外,強調病人得停止喝牛奶,大幅減少吃水果的份量。

四月下旬第二次遠程看診,病人整體的情況有些改善。病人家屬看到我四月寫的頸動脈嚴重堵塞病例(https://andylee.pro/wp/?p=13155),希望我這次能專注在病人頸動脈堵塞的問題上。雖然我還是不認為這個問題有那麼急迫,既然病人已經服用近兩個月的中藥來改善整體情況,專注在頸動脈堵塞上,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抉擇。藥方並不奇特,有些中醫基礎的讀者,大概可以猜出每味中藥材的用意:葛根、桂枝、白芍、生薑、炙甘草、紅棗、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吳茱萸、人參、酸棗仁、川芎、三七、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炙黃耆、柴胡、防己。

病人五月頭暈加重,沒有看診下,我不確定原因,可能是當地購買藥材品質的問題,也可能是病人受寒或生活作息改變。還沒等到病人遠程回診,西醫擔心是頸部動脈堵塞加重,必須立即做CT、MRI等檢查,如果真的堵塞加重,得當場放入血管支架。病人及家屬已經做好了放支架的心理準備,沒想到病人直接從手術室出來,因為醫學影像顯示,頸動脈斑塊堵塞大幅減輕,目前只有40%,沒有達到需要放血管支架的程度。

在病人家屬要求下,診所從美國寄藥給他們,剛剛寄到,準備開始做服藥反應的比較,看看是不是當地購買藥材的問題。藥材問題,一直是遠程看診的一大瓶頸,但是,中藥材都是中國種植採收的,中藥材從中國出口到美國,再從美國寄中藥給中國大陸的病人,很不經濟實惠,也很沒有效率。然而,中國中藥材品管一直是個大問題,我曾經和中國招商局高層討論過,建議招商局和各省市政府及藥農簽約,規定有機中藥種植規範,在各原產地收集最好的中藥材,並進行檢驗品管,再以招商局的品牌及商業信譽來行銷各地。很可惜,那時招商局比較想投資人力物力於與醫療結合的高端養老中心,對中藥材興趣不大。其實,高品質中藥材的整合,不僅僅是造福人群,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就等著有遠見、有信譽的大公司來推展,而不是被一些造假欺騙或囤積居奇的商人們給搞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