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知道,大部分水果的性質偏寒,吃多了會導致身體寒涼。中醫所謂食物的寒熱性質,並不是指溫度上的高低,而是對人體的影響方式,食物溫度是額外的變因。所以,即使把西瓜汁拿去加熱,連續喝了幾杯熱西瓜汁,還是會拉肚子。而現代醫學也認為,吃太多水果,糖份過高,可能導致體重增加、糖尿病、胰臟和腎臟問題等等,這和中醫認為吃太多水果會導致脾虛濕重及後續問題是相符合的。

很多人會問,有些水果不是熱性的嗎?譬如龍眼吃多了會流鼻血,應該是熱性吧?確實,龍眼、荔枝、芒果、榴槤等水果,在吃下去的短時間內,性質偏溫熱,身體也會產生偏溫熱的反應。然而,事情不是那麼單純,這些所謂的熱性水果吃多了,一樣會攝取過多的糖份,現代醫學認為還是會導致體重增加、糖尿病、胰臟和腎臟問題等等。而中醫看來,也還是會導致脾虛濕重及後續問題,和長期吃寒性水果並沒有太大差別。

那麼,龍眼、荔枝、芒果、榴槤等水果,到底是熱性還是寒性?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現在,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使用很簡單的方式來看待所有的事情。一種水果,就只能分成簡單的熱性或寒性,一味中藥材,就只能對應到幾個簡單的症狀,一個症狀,就想要用一兩味中藥材來解決。生活中其它的事情更是如此,一件事就只能是好事或壞事,一個政策就只能是偏左或偏右,一個問題就只對應一個簡單的答案。

這樣的思維模式,在原始時代,是為了人類能快速反射應付外來的危險,遇到像野獸的東西就趕快跑,遇到像食物的東西就伸手拿。很可惜,這樣反射性的連結對應,在現代複雜的社會及問題上,往往把事情想得太膚淺和太短視,阻擋了大多數人的思考能力。

回歸主題。一種水果、一種食物,熱性或寒性,只是一個非常粗淺簡化的說法。真正做研究,應該討論這種水果或食物,每次食用多少份量、多常食用、連續食用多久,甚至在身體什麼狀況下、什麼季節下食用等等,在各種不同變因調整下,對人體各有什麼作用。或許我們還是可以把它簡化到熱性或寒性兩個字,但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簡化的背後,含有了什麼樣的條件及意義。

同樣的,三不五時,也會看到中醫專家及愛好者,在網上爭吵咖啡是熱性還是寒性,這就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回答。不過,提示一點,這和是熱咖啡還是冰咖啡,沒有太大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