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歲末進入冬季,在這段寒冷的季節感冒的民眾也逐漸增多,加上雨季的濕氣,呼吸道疾病就容易上身,再者也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醫認為"心屬火"、冬天屬水、水可剋制火,當心陽不足無法透至四肢,手腳就會冰冷、足跟龜裂、皮膚破裂,甚至臨床見過孩童在冬季期間手腳不斷冒水泡。冬季來臨,許多人骨節開始疼痛,中醫認為可能寒濕積聚在骨節,造成寒濕積聚的背後原因是心陽不足,利用 "當歸四逆湯 "方劑,將四肢循環增加,寒濕的現象就會消失。一般華人孩童重視課業,忽略了運動的重要性,造成心陽不足現象,生活中的小細節都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建議即早尋求可信賴醫師診斷,利用調整生活習慣,加強飲食的改善,即可預防重大疾病的發生。

感冒看似小問題,若拖延太久可以導致肺炎,而西醫可能會讓患者施打抗生素及類固醇,暫時症狀解除,但是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抗藥性的後果,後劑量只會加重不會減少,在中醫的角度,抗生素的濫用首當其衝就是肝臟的健康,許多毒素因此而累積,也間接造成免疫力下降,而服用中藥的病患治療後,下次感冒的機會相對減少許多,身體免疫功能也健全。聽眾或許會誤解中醫,認為中醫只能養生,對於疾病的治療並不見效,這個觀念恰好相反,在西醫看似棘手的問題,有經驗的中醫往往藥到病除,甚至比西醫治療來的要快。中醫使用的文字一般人較難理解,但它診病的原理卻是宏觀且全面性,中醫將焦點擺在"人"的健康狀態,而非病毒細菌的存在。中醫講求人體內環境的平衡,也就是健康狀態,當平衡被打破,外來的異物就會侵犯人體,這時候中醫致力將體內失衡的部位調整,西醫專注於病毒細菌的分析並且消滅,也同時傷害到身體的健康部位。

近年來西醫看待發燒的現象與二十年前大大不同,過去西醫認為發燒必須趕快降溫,以免溫度過高導致腦炎的發生,正好相反,近年發現,身體每增加攝氏一度,免疫白血球增加數倍,這時候使用冰枕降溫反而降低抵抗力。中藥使用"石膏 ",使用恰當可以自然的降體溫降低而不會影響抵抗力,不僅對人體有好處,使用自然的藥材也降低社會成本。

中醫講求四診合參,望聞問切,與西醫所謂的定量醫學非常不同,臨床上GOT、GPT指數正常,就代表肝臟健康嗎?反觀中醫,收集人體產生的線索,交叉比較反而更準確的得知身體的疾病所在,西醫訂定許多臨床建康數據,也時常因為科技的進步更改這些數據,許多高血壓病患,長期服用藥物,卻忽然被宣判之前的數據指標為正常範圍,長時間服用藥物後的副作用也難恢復了。

(語音檔案由FM96.1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