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之旅,該帶那二十味中藥?(下)
前面兩篇文章,我們討論到「天下第一方」桂枝湯,及「四方諸侯」,這八味中藥: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紅棗、麻黃、石膏、炮附子,是我們「火星之旅」第一輪的選擇,接下來我們得選擇「將相之才」。
宰相的職位,非「柴胡」莫屬,柴胡不僅僅只是「疏肝解鬱」,它是少陽證的代表,掌握少陽「樞紐」的角色,發揮「和解」的功能,太陽、陽明、少陽並病時,也以柴胡為領首。同時,柴胡亦在少陰及厥陰證裡扮演要角,是少陰「樞紐」功能的一部分,更是厥陰肝經的主藥。很少有一味藥能像柴胡一樣,橫跨陰陽,為大局運籌帷幄,許多歷代大醫多借重柴胡,甚至有戲言「柴胡一味走天下」。
接下來,我們得挑選幾味能勇猛善戰的「將軍」。既然是「猛將」,必然有偏性,自然要小心使用。中藥之中,「大黃」素有「將軍」之稱,相較於柴胡在「東方」「上升」的疏通,大黃主「西方」「下降」的疏通。「生附子」不同於「炮附子」,前面提過生附子強心,從骨裡向外熱出來。「生硫磺」勇猛無敵,像是點營火的火種,把腎陽點起來,更是通利三焦水道的大將。「細辛」為近代醫家誤解,被宋朝一位獄卒說為「細辛不過錢」,後人不加思考,以訛傳訛,細辛實為祛風散寒的要藥,配合其它中藥如麻黃、炮附子等,臨床功效極為重要。「生半夏」是抵水祛痰的要藥,也為近代醫家誤解,只敢用制半夏,殊不知即要薑制,也應該到病人煮藥時再加入生薑,生半夏更是極少數去腦積水的中藥。「乾薑」不用多說,是溫經止血、溫中止痛的主將之一。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選了十五味中藥,剩下五味,其實是很難取捨的。 我下面列了一些我很常用的「精銳部隊」:
利水: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清熱解毒:黃連、黃芩、黃柏
補氣行氣:人參、黃耆
活血攻血:川芎、三七、丹皮、紅花
溫肝補血:吳茱萸、酸棗仁
提升下降:葛根、升麻、牛膝
潤肺補津:杏仁、麥門冬
潛陽軟堅:龍骨、牡蠣
當然還有很多味重要的中藥,不勝枚舉。那如果我們一定只能選擇二十味中藥,我只好割愛,保留我很喜歡用的「五苓散」成分:白朮、茯苓、豬苓、澤瀉,同時加上能去血毒、瀉火的黃連,這也是不得已的取捨。
所以,中工會中醫概論短期課程中,學生問我的問題「如果你加入永不回頭的火星探索之旅,你會帶那二十味中藥?」我的回答是: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紅棗、麻黃、石膏、炮附子、柴胡、大黃、生附子、生硫磺、細辛、生半夏、乾薑、白朮、茯苓、豬苓、澤瀉、黃連,至少這是我認為最符合我們的前提「讓人儘可能存活下來」,有趣的是,這二十味藥大多數也是「傷寒論」、「金匱要略」裡最常用的藥!
解析得條理分明,高呀!
謝謝鼓勵。
所以撇開那是戲虐性的綁手腳式的思維,其實Dr 李的用藥思路靈活,已具大醫之雛像,是為倪師之後吾輩習醫者的典範。
過獎了,我離倪老師的功力還很遠。
我觉得山茱萸肉能在二十味藥中有一席之地,如清朝名中医張錫純给的评語:- 萸肉救脫之功,較參、朮、更勝。蓋萸肉之性,不獨補肝也,凡人身之陰陽氣血將散者,皆能斂之。故救脫之藥,當以萸肉為第一。凡人元氣之脫,皆脫在肝。故人虛極者,其肝風必先動,肝風動,即元氣欲脫之兆也。萸肉既能斂汗,又善補肝,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服之最效。
再說,己故名中医李可也說,用了张锡纯医師的来復湯后(来復湯是用茱萸肉为君药),破格救心湯更能活人無數,可见茱萸肉是非常重要的一味中药, 可否能给茱萸肉加入您想的二十味药中?
山茱萸確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其它也有不少重要的中藥,如果真的只能選二十味中藥,實在不容易。
請問炮附子的收陽和龍骨的潛陽有何不同?
請問炮附子的收陽和龍骨的潛陽有何不同?
龍骨的潛陽,除了「生理」上的潛陽,也包含了「情致」上的躁動、不安、神魂顛倒等等,炮附子比較沒有這些作用,但是,炮附子熱性大,同時比較偏向「把陽收斂到腎裡」,這是龍骨沒有的特性。
如果這20味藥帶到火星上栽培, 是對氣候和生長環境有要求? 溫室里種植會改變其本性嗎?
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假設是炮製好的中藥材。
其实我觉得可以去炮附子,因为有生附子。可以后面借用其他工具用生附子炮制炮附子,然后这样子就可以再携带多一味药。那问题来了,如果多出来一个名额,李医师会把它给谁呢?
李医生,麻烦问下,为了了解中药药性,是否有必要背药性赋,药性赋里对中药的阐述又不全面
你應該好好研讀基本中藥材的基本書籍,而不是背誦古文。
好的,谢谢李医生!原本是想先通过背药性赋初步了解常用中药材的药性,以便平时用药或者看方时方便了解开方思路,我会继续研读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