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學習中醫的感言
前幾天,在河南開封通許人民醫院教導中醫的楊貞醫師傳來了兩位科室主任醫師的學習感言,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十月在人民醫院的時候,見過這兩位主任醫師,他們都非常認真學習中醫。呼吸消化內科的婁主任告訴我,無論白天看診多麼疲憊,她每天晚上一定認真研讀倪海廈老師的中醫教材,她竟然能在三個月內把倪海廈老師五套人紀教材全部看完一次,白天再跟著楊貞醫師臨床看診,自然也就能快速進步。目前人民醫院學習中醫的第一期三十位及第二期一百位醫師護士們,在整天看診、照顧病人、值班、加班等等辛苦忙碌的責任下,還得騰出空檔、犧牲休...
沈迷於手機及電玩 – 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11)
現在大部分的人每天花很多時間在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等螢幕上,Facebook、Instagram、YouTube、Line、微信、抖音、各種multiplayer games等等,對大人的負面影響已經很嚴重了,對小孩子及青少年的傷害更是令人非常擔心。雖然手機及電玩是現代的產物,中醫本來對沈迷手機及電玩的壞處並沒有著墨,我們依然可以從中醫的理論及大量的臨床經驗來找到關聯及治療方向。 首先,我們從臨床觀察到的現象來討論。花很多時間玩手機及電玩的人,常常遇到許多共同的健康問題:注意力變差、關注事情變...
時常頭痛 – 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10)
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甚至兒童常常頭痛,在美國,許多的中學生得每天吃止痛藥來緩解頭痛,不然無法正常上課。對這樣的頭痛,一般西醫有兩個解釋,一是壓力(tension-type headache),二是青春期荷爾蒙不協調(puberty headache)。然而,無論如何解釋,都只能讓他們服用止痛藥來緩解頭痛。那麼,在不深入複雜的專業辨證論治,從科普教育的角度而言,中醫是怎麼看這些兒童及青少年的頭痛?做爸爸媽媽的又該如何幫助小孩子? 中醫對頭痛的治療,從分類開始。最基本的分類是依照疼痛的部位,大致分...
西醫轉中醫 蛻變的開始
一所一千兩百個住院床位的西醫院,一群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面對著一位位躺在病床上痛苦掙扎的病人,試過了各種方法,用盡了不同的西藥,卻看不到一點進展,病人病情每況愈下,這群醫師和他們身邊每一位醫護人員都非常擔心、沮喪、難過,多年的醫學訓練,當年救人的雄心壯志,全都派不上用場,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病人及家屬痛苦的哀嚎。有一天,一位個子嬌小、滿頭白髮、全身散發仙氣的女中醫出現在醫院,告訴這群醫師們,她可以教他們如何幫助那些痛苦掙扎的病人。醫院院長半信半疑下,指派了三十位醫生及醫護人員向女中醫學習,他們開始用...
冰冷飲食 – 養兒育女必須知道的21件中醫知識(9)
好久沒有寫這個系列的文章了,一方面事情忙,另一方面一直有其它想先討論的題材蹦出來,雖然那些題材也多多少少和養兒育女有些關係,但總好像把這個系列給忘掉了似的,實在不好意思。 每隔一陣子,網路上就會掀起筆戰,西醫為主的一派會説冰冷飲食對身體沒有壞處,中醫為主的另一派會説冰冷飲食對身體有深遠的影響。主張冰冷飲食沒有壞處的一方,會強調「沒有科學證據」,主張冰冷飲食有壞處的一方,會強調「中醫所謂的寒」。我本來不想參與這樣的討論,畢竟我自己是中醫,而會來看我文章的讀者,也大多偏向中醫,那我的結論是什麼,不用...
如何選擇優良的中醫師
如何選擇中醫師,這個問題一直是很多人的疑問和煩惱。中醫師説你服藥後有那些不好的反應是正常的、代表在進步,你如何確定這位中醫師說的是真實的,還是在唬你、想辦法保留你這位「客戶」?名氣大的中醫師也沒把你看好,到底是自己的病情嚴重,還是這位中醫師的名氣只是來自虛有其表的大量宣傳而已?。這是一個典型的「資訊不平等(asymmetrical information)」問題,甲乙雙方進行交易,當甲方知道的遠比乙方多的時候,乙方處於絕對劣勢,如何確保這是一個公平的交易?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畢竟2001年的諾貝...
從益生菌對人體的壞處談起
益生菌(probiotic)一直被許多人認為對人體有益、幫助消化,也有不少腸胃科西醫對病人腹痛不知所措時,就建議病人服用益生菌,因此,許多人每天吃含有益生菌的食品,覺得如此可以調和腸胃、增進健康。然而,最新醫學研究卻發現,益生菌導致小腸中細菌量大增,使得血液裡的D乳酸含量飆高,對人腦細胞產生毒性,會造成所謂的「腦霧現象」,認知與時間感受到干擾,短期記憶變差,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等,同時,過多的細菌量也會導致嚴重脹氣(severe bloating),相關的研究可以從這兩篇報導來搜尋: 現在很多的醫學...
科學雜誌(Science):藥廠與FDA藥物審核專家之間隱藏的利益輸送
學術界知名的科學雜誌(Science),七月剛剛出刊的期刊(06 July, 2018 / Vol 361 / Issue 6397),封面文章披露了藥廠與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藥物審核專家之間隱藏的利益輸送,引起了廣大的討論與對FDA的指責。雖然這本來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國際知名的科學雜誌,並非政治或法律期刊,竟然願意花大量資源來調查,也把調查結果在封面文章中披露,足以證明事情的嚴重程度,讓任何有良知的記者都無法不發言了。雖然雜誌文章有些長,我建議讀者耐心的把它看完,了解一下細節,其中用...
一個該被痛罵的病人母親
我很少罵病人或病人家屬,最多是和診所同仁討論少數病人或病人家屬如何因為他們自己不正確的態度而傷害到自己或家人。然而,這個病例非得痛罵,一方面我很同情這位年輕的病人,另一方面病人母親的錯誤,是造成病人傷害的主要原之一。 這位年僅二十歲的年輕病人,九歲半以前跟祖父母在中國住,到了九歲半才回到住在美國的父母身邊。在英文不流暢及文化差異下,適應美國生活的情況不是很好,也受到了一些美國同學言語上的欺負。更嚴重的是,病人的親生父親有嚴重的躁鬱症(bipolar)及暴力傾向,控制慾很強,常常用暴力的方式打罵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