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有感

經絡的結構性及對應性

昨天晚上中國工程師學會中醫概論課程,我們介紹了針灸的基本概念。這讓我們想到一般中醫教科書教導針灸的方法,大多從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走向開始,然後再一一介紹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及功能。雖然這樣教學方法已經沿襲了很多年,在學理工的人眼裡看來,往往會覺得有種見樹不見林的感覺,大的架構都還沒有建立,又如何能深入各個小部分的細節? 我們試著把視角拉高,從一個較高較廣的角度來看經絡的概念。如果經絡系統是人體能量控制及傳輸的系統,好比整個國家的電力系統一般,那麼我們似乎不應該從這個能量系統對應實質肉體的各個細...
閱讀全文

FM96.1:到底是過敏?還是感冒?

最近灣區天氣變化無常,大家症狀多多,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呢,很多人難以分辨。中醫認為天氣變化對脾臟的影響最大。春、夏、長夏、秋、冬分別對應人體的肝、心、脾、肺、腎。現代醫學的統計也發現:某一內臟在與之相剋的季節裡發病率較高,例如寒冷冬季裡心臟病的發病率較高。 脾臟對應的季節是長夏, 長夏指的是季節變化更替之時,比如春更夏,夏更秋。從現代的角度看,忽冷忽熱,忽干忽濕,也符合季節的變化。此時脾臟會虛掉,而脾臟虛掉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消化不良,易拉肚子,吃東西容易撐,打嗝等,這些是因為脾主消化吸收的緣故...
閱讀全文
行醫有感

如何學習中醫臨床看診(3/3)

上兩次,我們從「蒐集資料」、「模式識別」、「中醫病理」開始討論中醫臨床看診的思維模式,再從「整體評估」、「現實條件」到「治療策略」,讓大家了解臨床看診不只僅僅是知識的應用,還得兼顧處理人事物的藝術。從臨床的角度來看中醫,可以讓初學中醫的讀者知道一個大方向,對於學習內容的先後緩急有些基本概念,不至於見樹不見林,不像許多初學中醫者,看了很多書,背了很多內容,真的面對病人時,卻覺得虛無飄渺,即使知道自己所學不足,也不知道到底是哪裡不足。 我們回頭來探討幾個細節。中醫病理部份,絕大多數學習中醫的人都認為...
閱讀全文
行醫有感

如何學習中醫臨床看診(2/3)

上一次我們討論到「蒐集資料」、「模式識別」、「中醫病理」三個層面重複地交互探討,才能大幅提高診斷的深度及準確度,也才是「辨證」真正的意義。 然而,這個時候的「診斷」,其實並不一定是「事實」,而是醫生做的「假設」,認為病人病理上的問題「應該」在哪裡,因而會導致病人的各種症狀。既然是「假設」,就有「可信度」的問題,一般單純、醫生比較熟悉的小病,診斷的可信度可能比較高,複雜、醫生少見的問題,診斷的可信度可能比較低,這一點醫生自己要誠實面對,診斷可信度高的病例,或許可以單刀直入,診斷可信度低的病例,就得...
閱讀全文
行醫有感

如何學習中醫臨床看診(1/3)

每次教中醫概論課程時,都會有許多學生問,該如何學習中醫。也常常有不同專業的博士、大學教授、科研人士、甚至多年經驗的西醫告訴我,他們對中醫很有興趣,也覺得自己挺會唸書的,可是念起中醫來,常常覺得在原地打轉,背了很多東西,臨床治療卻虛無飄渺、抓不到重點,他們很想知道到底該如何有效率地學習中醫。 「研讀經典書籍、找位好老師、增加臨床經驗」是大家常聽到的答案,我自己有時也如此回答。然而,這樣的回答,對一頭霧水的初學者沒有太大的幫助,對有經驗的中醫師也沒有太多新的啟發。真的想要好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回...
閱讀全文
行醫有感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談起

最近台灣有一齣很火紅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精神疾病病患造成的社會問題為主題,討論當精神病患隨機殺人後,受害人家屬、被害人家屬、媒體、社會大眾、以及司法人士等等的互動,深入人性的善與惡,感動了很多觀眾,也引起許多法律及社會如何處理及幫助精神病患的話題。 劇中強調精神病患必須長期接受藥物治療,不過,也特意凸顯出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嚴重副作用,譬如智力及行為能力大幅下降、身體協調變差等等。這齣電視劇把這樣的治療方法定位為「無法避免的壞處(necessary evil)」,因為沒有其它更好的辦法來幫...
閱讀全文

請大家為小妹妹祈福

這是我幾個月來最牽掛的病患之一,這麼多的重症病患中,她是那麼的年幼,那麼的天真單純..... 去年六月,診所收到一封從台灣寄來的電子郵件,說小女孩七歲了,突然被診斷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經過三次化療,沒有什麼效果,特意來函詢問中醫治療淋巴性白血病的可能性,以及來加州看診的細節。診所常常收到各地類似的來函,診所同仁也習慣了,問了我一下,我簡單解釋後,告訴診所同仁提醒他們,舊金山灣區物價很高,即使只來兩三週,旅行費用昂貴,最好還是在台灣找中醫...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