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入門書籍推薦:思考中藥
前一陣子,台灣楓書坊文化出版社的企劃編輯聯絡我,告訴我他們即將出版大陸暢銷中藥入門書籍「思考中藥」的繁體中文版,希望我能寫個書評,幫忙推薦這本書。既然是推展中醫藥的好事,我就答應了,也在去年底假期時間把出版社寄來的排版稿件看了一遍,確實是一本好書,值得推薦給對中醫藥有興趣的讀者。
不同於一般中藥教科書把一個個中藥材分類、藥性、歸經等等條例出來,「思考中藥」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來敘述中藥材在天地自然環境下的特質,譬如冬天不凋零的果實、長在樹木最頂端的葉子等等,配合五行屬性,轉化為臨床治病的藥性,文字生動有趣。其實,這也是倪海廈老師當年教中藥時的方式,要我們從大自然中體會、領悟每一味中藥材的本質,藥材炮製對藥性的改變,各個單味藥材在藥方中扮演的角色,宛如治理國家的君臣、沙場打仗的將士。
推薦的同時,還是得提醒一聲,這本「思考中藥」的主要對象是對中醫藥有興趣的一般大眾,並非取代正式的中藥教學,因此寫的比較淺顯易懂,沒有太多的深入討論。同時,或許和兩位作者本身臨床看診方式及治病範圍有關,對一些重藥的敘述不完全正確,也誤以為「經方」就是把中醫經典內的方劑奉為不可改的圭臬。其實,所有中醫書籍裡的方劑,都好像是學習各門各派武術的招式,在練習時得確確實實一步一步照著練習,這樣才能深入體會當初設計各個招式的用意。然而,無論平時招式練得多好,真的和人打架的時候,只會套招的人馬上被打趴在地上,必須如倪海廈老師常常説的「像張無忌一樣,無招勝有招」,忘掉所有方劑,一味一味藥用心去開、去組合、去加減,藥方開好後,讓別人去猜測你是用什麼方合什麼方來加減。而一般中藥教科書寫的十八反十九畏等等教條,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得知道「反什麼」、「畏什麼」,許多特殊的情況下,你反而需要利用這樣的反、那樣的畏,或者非得打破成規來權衡利弊得失。
當然,瑕不掩瑜,「思考中藥」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給讀者的好書,它引領大家從整體思維下去體會中藥、去了解中醫,讓初學者擺脫見樹不見林的困境,而對專業中醫師有言,也提供了一個更寬廣的思考方向,激發許多臨床治療的靈感與想法。繁體中文版這個月25日正式上市,值得大家去買一本來閱讀、來學習。
李医师,请教个问题,孩子不算笨,但是学习呢不够 始终如一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为此烦恼。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心为君主之官,是不是心阳虚浮,心阴不足呢?谢谢。
許多小孩子是因為脾胃虛導致肝血虛,因而不易集中精神,如果小孩子晚上睡覺翻來翻去,無法很沈穩的熟睡,大多是這樣的情況。
请教李医师,内经脉解篇所说的太阳,厥阴,阳明,少阴,少阳,太阴,对应的地支与伤寒论的不一样那?下面我摘取的部分原文: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
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戌也。戌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
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
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曰颓疝少腹肿也。
请李医师解惑感谢
中醫古書中,有許多互相抵觸的地方,甚至同一本書前後有時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兩個主要原因:(1)人體不是那麼「完美」,百分之百吻合五行、十二宮等等,就像所有科學定律及模型一樣,都是盡量逼近真相,但是永遠達不到真相,不同的觀察角度,不同的應用層面,對真相的闡述也就會有差異(2)黃帝內經的成書仍是一個謎,目前比較大的共識是多位作者前前後後共同撰寫的,不同章節的語法及內容並不完全一致,同時,中間有經歷了失傳、重新收集、校正、補齊等等,許多部分被認為是後人填補而成。
你可能會問,那我們該如何學習?我們研讀古書時,得理解不同書籍及章節討論問題的角度及範疇,知道其中的論點,但不字字句句死守著內容,而是在臨床時體會其中的道理。這樣的學習方式,不是只限於中醫,所有學科都應該保持這樣的態度。
谢谢李医师的解答,撑握术简单,理解大道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