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常遇到病人告訴我,他們的家庭醫生及婦產科醫生都說,只要不再生小孩,子宮切除沒什麼害處。真的嗎?黃帝內經:「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桓之腑。」以中醫的角度而言,子宮及卵巢,即女子胞,不僅僅是為了生小孩,對人體內部的整體運作而言,有更多的功能。當然,這樣的中醫解釋,家庭醫生及婦產科醫生根本不理會,而有些病人雖然相信中醫,想想西醫的勸導,以及需要麻煩地服用中藥幾個月,那還不如乾脆把子宮切除算了。然而,即使我們不管中醫理論,純粹以西醫學的角度來討論,那些宣稱子宮切除無害的西醫生們也是錯誤的。

醫學研究顯示,頭腦和子宮卵巢有許多的互動,他們像有對話一般,相互影響彼此的運作,其中一項就是雌激素(Estrogen)的產生及傳送。雌激素不僅僅是維持女性生殖器官的作用,亦參與內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新陳代謝、骨骼生長等的運作,同時對腦細胞成長及功能有深遠的影響,譬如記憶力及認知能力等。這些醫學研究已經發現,切除子宮卵巢後,病人得到老年癡呆症(Dementia)及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其它的後遺症也逐漸被證實中。更重要的是,切除子宮卵巢後,即使病人長期服用雌激素藥物,並不能有效減少這些後遺症,因為重點不僅僅是雌激素,而是頭腦與子宮卵巢的互動,雌激素只是目前醫學研究能了解的部分而已。

中醫有許多的理論,看起來好像「天馬行空」,其實卻是「先知灼見」。既然上面提到雌激素,我們就拿雌激素和睾丸酮(Testosterone)做過例子。睾丸酮和雌激素被認為是男女差別的主要因素之一,男人有較多的睾丸酮,女人有較多的雌激素。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睾丸酮和雌激素都會減少,然而,男人體內的睾丸酮會慢慢減少,女人體內的雌激素卻在中年時大幅減少。這樣的變化,讓現代醫學感到不安,認為女人比男人還快衰老。然而,黃帝內經早就提到,女人每七年一個階段,男人每八年一個階段,相對應下,女人確實成熟得較快也較早衰老,男人成熟較慢,也就比較晚衰老。黃帝內經說,女人「七七(49歲),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男人「七八(56歲),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又說「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64歲),女不過盡七七(49歲),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雖然男女睾丸酮和雌激素的變化差異只是眾多可能因素之一,當我們看到黃帝內經這樣的陳述,不要像看小說一樣,心不在焉地翻過去,而是該想想,這樣的理論是不是可以為現代醫學研究帶來什麼新的方向、什麼突破性的思維?經典中醫不需要西醫研究來證明其對錯,睾丸酮、雌激素的解釋對中醫並不重要,反而是現代醫學可以從中醫理論上找尋到大量的假設及截然不同的整體觀,把醫學研究推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下次再有醫生告訴你,「如果不想生小孩,子宮切除沒什麼害處」,你可以反問他,頭腦和子宮卵巢有什麼互動?如果他的回答只是單向性的「頭腦命令子宮卵巢分泌雌激素」,而非雙向性的「子宮卵巢影響頭腦的記憶及認知能力」,那你不需要跟他討論中醫的理論,只需要請他多關心現代醫學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