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兩位世界級的人工智能專家、史丹福大學教授及研究員到診所來看診,因爲有相似的背景及許多共同的興趣,看診後一起用餐聊聊,討論的内容從高科技、醫療,到人工智能在醫學上的應用都有。

有機會同時和兩位大師級人工智能專家面對面討論,我第一個想要多了解的題材,當然是他們對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及產業發展的看法。沒等我多問幾句,兩位專家很感慨的說,目前人工智能產業充滿了似是而非的新創公司,許多名聲很大、集資巨大的人工智能公司,背後的技術是空洞的,他們所謂新創技術比傳統技術還差,卻對外誇大宣傳,他們提了幾家目前非常火熱的公司名字,這裡就不説出來了。

我很好奇的問他們,難道風險投資基金在放入資金前,不做審核(due diligence)嗎?他們回答,真的深入瞭解人工智能的專家不多,即使請到專家來審核,許多專家看到那些知名投資人對他們想投資的公司狂熱無比,誰也不想當烏鴉、潑他們冷水,最多只是輕描淡寫的提一提他們擔心的技術問題,讓知名投資人認爲那些問題很快會被解決!更糟糕的是,早期投資人發現手上的新創公司誇大不實以後,怎麽辦?退股是不可能的,那就乾脆跟著一起誇大造假下去,拉更多、更大的風險創投基金下水,公司集資越多,越可能撐到把產品做出來,或者直接用錢去收購真有技術的小公司!這種「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投機心態,正是這幾年來不斷有新創公司從天上掉到地下,unicorn變成underdog, Theranos、WeWork、uBiome等等,故事源源不斷!

高科技產業都如此了,中醫產業更是慘不忍睹,除了本來就有一大票人誇大臨床療效、推銷各種一物治萬病的方法或產品等等,隨著高科技的流行,中醫產業也學會了假藉高科技之名來行走江湖。譬如中國大陸有不下數十家公司開發中醫人工智能產品,有些甚至直接拿來取代醫生臨床看診。然而,以一個風險投資人該有的靈敏度來深入審核,我們會發現,絕大部分的公司既沒有真的人工智能專家團隊,也沒有臨床療效卓越的醫生團隊,他們所謂的人工智能系統,幾乎都是整理中醫書籍的内容及記錄不完整的醫案而來,充其量只是比較有系統的資料搜尋比對,和早在市面上販賣一二十年的許多中醫看診輔助系統沒有太大差別,只是以前的人比較誠實謹慎,只敢以「輔助系統」來稱呼產品,現在的人大膽多了,直接宣稱比中醫師看診還厲害,畢竟人工智能產業自己都胡搞瞎搞,其它產業跟著一起和稀泥,又有誰會在乎呢?

兩位人工智能專家離開診所時,我隨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華爾街日報記者John Carreyrou寫的「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送給了他們,我們三位都是史丹福人,對於史丹福大學輟學的Elizabeth Holmes謊稱一滴血檢測幾百種疾病、行騙十多年的故事,都十分感慨。這也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和史丹福大學有關的新創公司,電子煙巨擎Juul 。兩位史丹福研究生創辦了Juul,為自己賺進了十幾億美金的財富,卻害了數百萬青少年沉迷於電子烟,已經導致上千人嚴重健康問題,以及許多死亡病例,讓美國健康主管機關非常緊張。試問讀者,多少錢可以讓你出賣良心?你會爲了多少錢,直接或間接的傷害其他人?不要回答得太快,Juul的創辦人應該不會拿刀拿槍去殺人,但是他們造成的傷害,卻比直接殺一兩個人嚴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