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上周末到史丹佛大學遛狗,遇上了醫學院的畢業典禮,聽到今年邀請到很有名的西醫致詞,他在2010年榮獲美國人文藝術獎,致詞當中他提及"西醫看到的數據,是不夠準確的",如果在醫院可以親自接觸病患,親自關心病患的身體感受,病人的感受是最好的診斷,這段話在中醫聽來很貼切,我們藉由望、聞、問、切來診斷病情,詢問病人的自身感受,確實透過體溫計探測的人體溫度,與病人自身的感覺時常有差異,過去二十幾年來,西醫慢慢的走向所謂的專業化,相信數據大於病人自身主觀的想法,甚至依照數據來判斷病人的存活率以及壽命長短,這個趨勢是非常不好的。有一篇醫學雜誌開過一個玩笑,看到一名腿斷掉的病人進到急診室,妳還不行診斷為斷腿,因為x光和MRI還沒做。

臨床上腫瘤大小,白血球數量等科學數據,看似科學,但判斷的過程中很不科學,每個病人的癒後並不會相同,甚至有些醫師連病患性別和年紀都不知道,光靠數據來診病,而病例上看不到的問題還有更多,老一輩的西醫有感而發,在二十年前看病會與病人接觸並且得知病患的自身感受,現在的醫師即使病患自身感受到疼痛或不舒服,仍然無法給出正確的診斷,還是必須透過儀器的檢查,有所謂的"數據"才肯診斷病患問題所在,往往認為數據就代表科學,但這些數據與疾病的治療往往沒有太大的關聯性。這些錢被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現在醫學應該回到病人的感受為主,科學的數據為輔。

中醫的上熱下寒,以及所謂的梅核症是所謂的氣結,病人自己感覺有痰但吐不出來,但西醫檢查不出來真正原因,就給予一個精神官能症的病名,進一步切除該部位的神經讓你失去感覺,這樣的治療方式,西醫發現這幾年來的慢性病只有增加沒有減少,西醫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研究癌症的治療,結果還是令人失望,誤解了科學的數據就是治病的準則,這是錯誤的想法,其實人的主觀意識是更重要的。

中醫的檢查連頭痛發生的時間都有不同,但在西醫的觀念裡,頭痛就是頭痛,中醫則會花上一些來望聞問切,每個細節都是診斷的依據。先前提過膽結石的案例,不下十個病人都和我爭論他們沒有膽結石,超音波的結果就是沒有,而中醫就是依照你的自身感受以及身體發出的癥狀來治療,聽起來科學的超音波掃描,也無法正確的照出小於2釐米的結石。臨床上我們會提醒病人,不能只是看西醫的報告數據,這些數據只是一個參考值,還是要以自身的感受以及治療的進展為首要。

案例一:Amanda,小孩兩歲七個月,一直以來就有便祕的問題,最近每天半夜咳嗽,咳嗽的時間也往早晨發生,西醫也沒有要給小孩吃,想請問李醫師有沒有辦法?

臨床上小兒便祕的情況很多,但多數為津液不足所造成,和飲食習慣息息相關,若是飲食正常,中醫有句話:腎主二便。小兒本來腎陽未成熟,等時機成熟後症狀就會改善,若情況變嚴重,可以針對脾胃來治療,小孩可以使用科學中藥來治療。

案例二:李太太,有位朋友有lyme diease經常跌倒,睡眠品質不好,一天睡一兩個鐘頭,最近到史丹佛檢查,數據正常,先前有位西醫給予巴金森的藥物,也沒有任何幫助,想請問李醫師怎麼解決?

這類疾病是由跳蚤咬到所造成,臨床上很難確診,咬到之後不會馬上發病,潛伏期五到七年,如果西醫確診為lyme diease應該會進行抗生素治療。臨床上的治療有較為棘手,往往會造成慢性疲勞,腎虛,水腫的現象,脾胃虛弱,行走無力。

案例三:梁小姐,最近這個月左手手臂每天有數十次麻痺的感覺,偶而發生,想請問李醫師怎麼解決?

目前看來是脊椎的問題,由於從事typing的工作,有可能為脊椎壓迫到神經的原因所造成。還是需要親自診斷根本的原因是否有相關內臟的問題。

(語音檔案由FM96.1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