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2015年三月,我受邀到台灣工業研究院給兩場演講,其中一場演講的題目是「中醫在大數據分析上的應用與社群健康管理 」(https://andylee.pro/wp/?p=2770)。

那場演講中,我提出一個結合台灣幾個強項的建議,來大幅提升台灣對全球健康經濟的影響力。九年前,台灣在中醫、全民健康保險資料、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穿戴裝置製造等項目上,有相對的優勢。台灣應該以中醫的人體宏觀分析為基礎,結合穿戴裝置和物聯網在各種生活作息及生活用品的資料收集,再和全民健康保險資料交叉比較分析。如此一來,台灣可以領先推展「生活健康」的全球標準,為其建立生態系統(Ecosystem),讓所有的家電、水龍頭、馬桶、澡盆、門把等等都可以標準化地收集人體及生活資料。

一旦這個整合系統開始滾動,即可借用台灣原本在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的全球影響力,槓桿操作,廣邀Google、Meta、Apple、Microsoft等世界大廠來參與。那個時候,這些國際大公司在生活健康市場上推展情況不佳,譬如Google Health後來被取消,又譬如Apple Watch停留在心跳等簡單資料的收集,他們手上有很多消費者的生活資料,卻無法轉化為大幅的收益,台灣推展一個有效的整合系統,對他們絕對是有吸引力的,他們也不需要了解或相信中醫,只要這樣系統分析真的能找出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

那場演講中,有台灣行政院高層人士在場,對我的建議非常有興趣,希望延攬我為台灣行政院顧問,來推展這個「生活健康生態系統」。很可惜,沒有多久,台灣總統選舉,政黨輪替,新的執政黨及行政院高層對這樣的建議沒有什麼興趣,一開始還找了第三方和我聊聊,很快就不了了之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短視頻,中國大陸一位知名的國家院士說,未來的健康管理及發展,應該建立在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上。九年前,我就已經提出更詳細、更深入的計劃。現在再度提出,不是往自己臉上貼金,而是要再度強調,這樣的「生活健康生態系統」必須以中醫為基礎,生活中能簡單快速收集的西醫資料項目有限,遠不及中醫望聞問切可以大幅應用在日常生活,更能分析及推論社會大眾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