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2.3: 症狀消失就是病好了?一個真實病例的啟示
先前Stanford 醫院有個講座,邀請六十多位來自台灣電腦科技、生物科技業及醫生們齊聚一堂,我很榮幸擔任演講人來談論高科技和中醫現代化結合的想法,這次的演講對我有很大的反饋,這些30-40歲的科技新貴,對於中醫非常有興趣,他們有很多想法,想從最基本的理論上了解中醫,像什麼叫腎水?西醫沒有這字眼,但如何用西醫的方式來解釋?而為什麼針灸及中藥的治療有效?這一代年輕人認為中醫不再是過時的東西,他們之中有醫生也有工程師,一起分享經驗來看中醫對人體怎麼運作,間接使用髙科技來幫忙。雖然就中醫的診斷來講不需用到任何儀器,一個好中醫只需望、聞、問、切就可以,但是加上高科技的幫助,會使中醫有更多的機會進入主流社會。像西醫近60年的進步,在臨床上是有限的,但在影像學上面有很多突破,許多的研究使用了很多髙科技,例如:MRI、CT和X 光,這表面上很科學,其實只是利用科技來幫忙,在理論上的證明還是有問題,包括基因怎麼運作,基因怎麼遺傳。最近有文章說到爸媽恐懼的經驗可傳給小孩,科學家用小老鼠作實驗,觀察到牠們的學習可延續到後代,而在人身上也可觀察到,中醫講過生活習慣的影響,一個家庭裡爸媽愛吃宵夜,小孩也會愛吃宵夜,爸媽得了糖尿病小孩也容易得,西醫認為是基因遺傳,但其實只是生活習慣的不良,而生活習慣會造成某些基因的彰顯與隱藏。
愈來愈多工程師認為認為中醫有它的價值,也有更多的商業機會可以發揚,中醫可以救人,只是沒有商機很難吸引年輕人加入,所以不要把中醫商業化說得很功利,只要做得好,可以像西醫一樣發揚光大,幫助更多的人。西醫有很多檢驗人員,使西醫治療的方便程度很高(不討論治療效果好不好),例如心臓有問題,用智慧型手機馬上可以自己做心電圖分析,非常方便。而再好的中醫如果沒有科技的支持,少掉這層方便性,會容易被忽略淘汰。因此中醫除了要增加自己的能力以外,我們希望很多朋友來支持這行業,無論從法律、投資、科技或生物醫療硏究角度切入,使中醫可以讓社會主流更為接受,照顧更多人。
我們之前談過許多病例,其實人體沒有那麼簡單,有時候病人治好後,半年後因為不同的病症回來找我,但從中醫的角度來講病因是相關的,今天就來講為什麼是相關。中醫講肝心脾肺腎或六經辨證,太陽、太陰等經別,其實辨證的方式很簡單,但把這些簡單的準則抓住後,便了解再複雜的病情都是有相關性的。
有位女性病人45歲,,今年三月來看診,她敘述每天清晨4-5點醒來,鼻子會腫脹且流鼻水,但在早上起床後過一陣子就好了,手腳怕冷,身體上熱下冷,不太喝水,也不太運動;她在2年前想要懷孕,尋求某中醫師的幫助,這名中醫師補了一個月後患者就停經了,之後月經一年多沒來,但是患者還沒到停經的年齡,也變得很容易生氣,血壓135/85mmHg有點高,另外患者的肋骨右下緣(即肝膽區)時常會痛。一般人腹診按壓肝脾部位只會有皮肉的觸覺並不會感覺疼痛,但患者覺得會痛,表示她䏏脾稍微腫大。這位患者是典型肝膽有問題,加上寒濕積在鼻腔,而寒濕多會有血瘀(影響舒張壓),再加上肝腎有問題(影響收縮壓),血壓會開始偏高。由於病人的主訴是鼻子問題,所以我們使用苓桂朮甘湯排水,加上葛根將好的水住頭上移,以及辛夷、菖蒲、蒼术通鼻竅,炮附子去寒和ㄧ些清肝解毒的藥,針灸治療是在左右迎香穴各下一針透鼻通,在治療2~3週後鼻子的狀況改善,睡眠變好。下一歩進行治療肝膽的步驟,我們從清膽結石開始,使用五倍子、海金沙等中藥,效果很不錯,後來病患覺得鼻子完全好了,肋骨右下緣也不痛了,她就停止看診了。醫生當然要尊重病人的決定,但我也跟病人說以後可能會發生什麼問題,建議還是繼續接受治療,因為症狀好了不表示內臟機能也好了,且治病就像作戰要佈陣,左右輪流進攻又得全盤兼顧,再加上一段時間調養才能完全治癒。這位患者半年後又回來看診,鼻子狀況比初診時好很多,偶爾用西藥鼻噴劑即可,患者此次的主訴是血壓偏髙150/110mmHg。中醫並不是以數字為基準,但患者本身有令人擔心的現象,包括有寒象,舌苔白有齒痕,按某些穴道會痛,那為什麼血壓會高起來? 這是因為她肝臟寒、鼻腔也寒,身體寒久了一定會血瘀,進而會血虛,肝血虛久了也會造成腎虛,血虛以中醫角度來講是因為身體養分不夠,所以只好請心臟多供給點血,壓力升高,因此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剛好相反,血管壓力減輕應該數據要下降,但因為血瘀,所以舒張壓也升高,就西醫來說舒張壓高比收縮壓高還危險。所以血壓往高走表示患者的䏏膽還是有問題,寒症也還在,但至少比半年前的身體狀況好很多。這次用科學中藥(患者表示煮水藥太麻煩)開柴胡龍骨牡蠣湯,可疏肝潛陽,加上血府逐瘀湯幫助清除淤血,這味藥常用在心肌梗塞和心血管方面等上半部瘀血的問題,但這藥可以進到全身,所以不用侷限於只治上半身的瘀血。使用之後血壓開始回穩,兩三個禮拜後加了酸棗仁湯,以補肝血為主,將病症調回本位,後來她來電說症狀都好了,就又停止治療。在這給聽眾一個觀念,治療身體的病症時,只要對証,可以很快解決,但不是每個病都兩三個禮拜就可以好。身體狀況由65分到75分過程很快,但要達到8、90分就比較難些,這就要看病人自己設定目標在哪;如果醫生已經告知以後你可能得到的疾病,那先花一點力氣預防比以後再治療效果快又簡單的多;反觀西醫的治療以治病為主,發病時把症狀壓下來,而不是在發病前就杜絕它,不過這方面的觀念現在也慢慢開始發展,這也是中醫在世界各地聲譽漸漸起來的原因,WHO也花很多精神往預防這方面推展。
䅁例一:耳鳴十年,在晚上靜下時會感覺蜜蜂在耳旁嗡嗡嗡,大概晚上十點鐘左右,看了很多中醫都說是腎虛,太累時會有水腫現象,中醫開補藥給我喝,一開始有點進步,過一陣子後又沒效果,不知是否壓力造成。看西醫查不出問題,只叫我多吃維他命。請問李醫生有何建議?
患者的情況或許沒這麼單純,可能還有其他問題,有水腫又發生在半夜,中醫稱陰症,聽她形容可能腎、肝都有問題,耳鳴偏高音是腎虛造成肝不好,造成水腫,吃補藥雖然有好處,可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前面醫生治療了一半,補到䁂,但沒有斷根,體內多餘的水分要去掉,再用些像炮附子、生硫磺、越南肉桂等重藥讓熱回來,常說看病有兩扇門,要一一打開。
案例二:糖尿病打胰島素己到五格了,中醫能否能治療?
如果是天生的一型糖尿病可稍微改善,二型糖尿病可以藉由改變生活習慣和中藥調理來降低胰島素的劑量或停止;一型糖尿病雖然是天生,但經由中醫治療,有的病人可以減低胰島素至1/3劑量。
(語音檔案由FM92.3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