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再度應邀到史丹佛醫學院客座教學,簡單介紹針灸。今年的學生比去年多一些,除了醫學院的學生外,還有一些其它學院的碩博士生。不過,因為修課人數限制,無法像去年一樣容納外來的研究員及企業家等。

上課時,我簡單介紹了陰陽的運用與收藏,六經的開樞闔,經絡及穴位的屬性,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井滎俞經合等等。學生們很認真地聽課,也提出了許多問題來討論。

這個課程的助教是位全職西醫,因為對中醫有興趣,毛遂自薦來當助教。他告訴我,他臨床看診時,也會使用針灸,來幫病人緩解疼痛。然而,他說他和所認識會使用針灸的西醫們,都是症狀和穴位連連看,頭痛就用哪個穴位,胃痛就用哪個穴位。聽課了以後,他才了解到中醫針灸不是那麼簡單,是整個人體系統的調節。

確實,雖然中醫針灸在處理痛症上得到主流醫學的認可與接受,很可惜,大多數西醫及社會大眾對針灸的認識還停留在症狀和穴位的對應,而非真正的正統針灸治療。就連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NIH)贊助支持的針灸研究計劃,也只是症狀和穴位連連看的探討。不過,反觀中醫界本身,很多中醫師及中醫學生也是如此,只會使用簡單的對應,稍微複雜的五行補瀉、原絡治療、會郄治療、俞募治療等都拋在腦後,更不用說整體的辨證論治及使用更精深一些的治療法則。看來提升正統中醫到主流醫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