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6.1:從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看什麼是中醫
首先很替屠呦呦女士感到開心,在1970年代的實驗成果,相隔四十年後得到了諾貝爾獎,其研究背景就在毛澤東時期當時為了治療瘧疾,嘗試了許多西藥成分都沒有效果,轉往中醫古籍藥材研究,在屠呦呦女士嘗試了許多藥物都未見成效,直到由古書"肘後備急方 "中發現了"青蒿 "可治療的症狀,書中提及青蒿用冷水浸泡後將汁液擰出,而不用火侯熬煮,因此屠呦呦女士推論或許高溫會破壞其有效成分,她使用乙醚萃取出濃度相對高的有效成分,對於非州瘧疾的治療有著很大的功勞,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項。
另一方面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否中醫會走上 "醫與藥 "分家的道路,也就是在四十年前青蒿素的有效萃取治療瘧疾,當時許多藥廠開始研究中藥材,將藥材提煉萃取出有效成分,但大部分的結果是失敗的。實際上,中醫治病邏輯並非靠單一藥物的萃取就可治療疾病,一個方劑當中的每個草藥都有偏性,身體的疾病的發生也不只有單純一個器官的損害,每個藥物的使用都是整體且全面的互相牽引著,單純只靠一種藥物的萃取是難以治療疾病的。瘧疾,在中醫治療上是屬較單純的疾病,大致上每個人發病症狀大同小異,因此使用的藥物也單純,剛好萃取的青蒿素起了療效。
一名諾貝爾審核委員提及,這次屠呦呦女士獲獎的原因,並不是中國傳統中藥的使用,是因為屠呦呦女士以科學的方式普及化藥物的製作,讓藥廠能夠行銷至全世界。有趣的是,這個青蒿素的模型專利卻不在中國國內。因此對於這個獎項來說,喜憂個半,喜的是中國的傳統草藥造福了許多人,憂的是中醫的治病邏輯不受到重視及傳承。
針對於某些專一性較高的疾病,使用單一的萃取藥物治療,是有些效果,但對於治療疾病的全面性仍不足,中醫的精髓講求辨證論治,而非一種病名對應一種藥物,例如:造成高血壓的原因有數種,肝陽上亢、腎陰虛等,如果只看西醫的病名就給予一種對應的藥,而不去辨證造成病症的源頭,那又如何對 "證"下藥呢?!這種西化的診斷方式在中國文革後逐漸興起,這也可惜了中國傳統中醫的博大精深。
閱讀中醫醫學古籍給了臨床上許多好的想法,"黃帝內經 "將重要器官以官階來命名,心,君主之官、肺,相傅之官、膽,中正之官,光看字面的意思似乎只是個代名詞,但臨床上來看其命名是有它背後的意義,例如,臨床上肺臟與心臟的衰竭往往是病患的最後一個階段,心受肺的影響深遠,就如太傅對於君主是有節制性可諫言的,但決定權仍在君王身上,在臨床上當病人心電圖的檢查沒問題,卻在深呼吸後改變脈搏的速率,這樣一來就會有問題。另外,膽為中正之官,顧名思義是一個不偏不依的器官,當病人將膽切除後會出現身體溫度偏移,原本身體較冷的病人,使用熱藥後會造成身體的過熱,失去調節冷熱的能力,而心理上也造成猶豫不決的想法。中醫古籍文字雖精簡,而意涵深遠,中國傳統的文化之美是華人共同的驕傲,也是身為華人應該珍惜的瑰寶。
(語音檔案由FM96.1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欠
伊沙
我在看一部
表现非洲
血吸虫灾的
美国电影时
(他们歌颂志愿者)
才想起
我和所有中国诗人
欠我们
伟大的同胞
屠呦呦女士
一首赞美诗
她研发的青蒿素
在非洲
救了一百万条命
但是没有人
把她叫一声
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