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6.1:氣血兩虛-中醫看中風
灣區天氣相對寒冷,加上忙碌的生活型態,在氣血兩虛的生理情況下,特別容易"中風",而中風是有先兆的,例如:時常性的麻感、亞健康現象,在西醫檢查數據卻是正常,因此錯失了搶救的時機。許多民眾或許認為高血壓就是中風先兆,反之,血壓正常不表示不會中風,在中醫認為的中風先兆,包含:嚴重的氣血兩虛,可能有精神萎靡、睡眠品質差、容易生氣、手腳冰冷、心悸等徵兆。曾經有位病人在駕駛時,將空調往臉上直吹後,不久就造成面癱,治療後一個多禮拜就恢復了,但是患者身體基本氣血還是不足,建議患者需要回診照護,但患者自覺恢復後就不需再調理,就在13個月後,因為從事滑雪運動再度臉部中風,再度回診。
許多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為避免中風,在中醫看來,將血壓值降低,但最根本的氣血兩虛問題並未解決,並且絕大部分的降壓藥會造成血管壁變薄、脆弱,平時看似血壓低,卻在情緒變化大時血壓上升,在血管失去彈性的情況下容易破裂,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民眾時常發生,導致中風。日常生活裡,身體有很多現象都是警示,像許多老年人冬天手腳龜裂,手腳冰冷,這是由於心陽不足所造成,光是塗抹保養品是治標不治本,這些訊息都是中醫判斷疾病的標準,反倒西醫儀器檢查不出問題的盲點,中醫將人體許多現象匯集成一個大數據,再配合著特定的徵狀,進一步就可以"預警"問題的發生,這是中醫超越西醫的地方。
腦溢血中風藉由西醫治療後,造成癲癇後遺症機率也高,中醫對於術後的恢復能夠有很大的幫助,或許在西醫MRI的檢查之下沒有發現瘀血,在中醫卻有不同的解讀,身體的氣血瘀滯並不是單指西醫病理上的瘀血,同時也包含生理層面一切的循環代謝。
治療中風的病患有幾個要點,在中風患者氣血兩虛的前提下,利用攻血針對氣血瘀滯的問題, 必須做好"攻"、"補"兼顧的治療方向。
案例一:張女士,父親七十幾歲,語言不利、口角歪斜,經治療後好轉,想請問李醫師平時如何預防以及癒後的照護?
患者在症狀消失後不表示身體完全恢復,有時忽然一個感冒,老人家就重複性的發生中風,在老人家治療方面也不建議太強的攻血方,建議可以定期檢查。
案例二:劉女士,氣血兩虛包含低血壓、貧血,是否也會導致中風或癲癇?
低血壓也可能會導致中風,但癲癇在中醫致病的機理屬於"痰飲"範疇,西醫認為地中海貧血的患者,晚年有中風的風險,許多西醫的觀念近幾年來修正許多,反倒中醫對於疾病的治療及理論,現在仍然適用。
(語音檔案由FM96.1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