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換個方式教中醫
學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的讀者們,大概都很了解學習那些核心課程的方式,無論是古典牛頓力學、量子物理學、電磁學、積體電路學等等,教科書都是先給你幾個「定律」,有些是一段敘述,有些是幾個數學式子。通常,教科書會簡單解釋這些「定律」是什麼意思,給你幾個單純的例子去思考、去理解,接下來就是以這些定律為基礎,依循數學或邏輯的推演,應用到比較複雜的情況。然後,就是一堆練習題和書本最後面附上的答案,讓認真學習的學生多加練習,也讓懶得自己出題目的教授直接拿來做考試的題目。另一方面,學習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的學生,會有些實驗課,讓學生在控制變因的情況下,觀察那些「定律」的運作,來「證明」那些「定律」的「正確性」,即使實驗結果和理論從來就沒有完全一致,我們被教導如何去解釋那些誤差,畢竟我們已經先入為主地接受了定律的正確性,而所有的誤差都是實驗儀器的不精準、環境變因控制不完全,或者人為操作的偏失。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教科書並不會解釋這些「定律」是如何產生的,也就是這個宇宙為什麼會按照這些「定律」來運作。是的,有時候教科書會寫些小故事,告訴我們這些「定律」當初是誰、在怎麼情況下被「發現」、被「數學推導」出來的,譬如教科書說牛頓站著樹下被掉下來的蘋果打到頭,牛頓開始思考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而不是飛到天上,然後牛頓試著用數學式子去對應能找到的數據,於是他提出了萬有引力的說法,以及萬有引力的數學式子。然而,牛頓及以後的物理學家都沒有解釋「為什麼」會有如此的萬有引力,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只是說萬有引力是時空扭曲而導致的現象,但是,愛因斯坦也沒有說時空為什麼會按照某些特定的方式來扭曲,所有的解釋都是「How」,而非「Why」。
這樣從介紹「定律」開始,順著「定律」來邏輯推理、處理問題、實際觀察的步驟,是大家學習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的方法,習以為常,經由這樣的學習方法,大家也覺得學到的東西比較理性、比較科學。
這一次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的中醫概論短期課程,我換了個方法來教,我試著使用上面的學習方法,比照一般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從介紹「定律」開始。譬如這裡列了幾個圖,從五行開始,五臟六腑的五行對應、臟腑互為表裡、臟腑對應的經絡、六經的功用,到六經傳變等等。如果不是我們熟悉的肝心脾肺腎等等文字,再告訴你這些圖是在解釋能階及能量傳遞的方式,你是不是覺得很科學呢?換句話說,一門學問的科學性,應該從其本質上的邏輯去探討,而非因社會文化背景影響的文字敘述來批鬥。當然,解釋「定律」後,必須有實際病例來「證明」那些「定律」的「正確性」,就像基礎科學及工程學科的實驗課一樣,讓學生體會「定律」的來源,以及在無法控制所有變因下可能有的「誤差」。
我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習慣理工科課程的學生更加容易學習中醫,是一個新的嘗試,或許也比較容易讓西方教育下的科學家體會中醫的深度。至於學生學習效果如何,得等到學生學了一陣子後,評估他們對中醫的理解如何、臨床思考如何等等,再來討論這樣的方法是否值得推廣。不過,這樣的方式還是針對初學中醫的學生,真的想深入了解中醫,還是得自己親自去研讀經典中醫古籍,而研究古籍的艱難與樂趣,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国内的中医是 文科生,逻辑的方便很差。不知道李医师有没有视频录制。真是觉得整个逻辑通了,辩证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我想利用這次中國工程師學會教課的機會,評估這次的方法和以前的差異,知道哪種方法比較適合一般大眾之後,可能會開始錄製網路教學。
李博士你好! 我最近這幾天在聽你的上課錄音檔, 覺得你的解釋方法真的太好了. 我自己不是學理科的, 就大概有個這世界是能量流動的觀念, 看了些道家的書後想自學中醫. 我也不知道以前的方法是什麼, 但你的這幾個圖跟講解讓我有種, 恩大方向應該就是在這裡, 的感覺. 謝謝你的分享!
謝謝你的支持與鼓勵。
小寶寶同學:
你試著用看圖說話的方式來理解這些圖,也許會有幫助的。最前面的一張和最後面是同樣的。中間的是五行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沒看見)以及六經。最前面或最後面的那張綜合圖是疾病在人體內的傳變(六經傳變)。
李老師給的講義是學習的指南、索引、工具,不是教材本身。他推薦學員去看倪海廈老師的錄像。
李医师,本次教学有上传录音档吗?
應該會有。
期待有录音档,再次进阶。五运六气,李医师可否讲解下,还是有点朦胧,谢谢。
這樣簡短的概論課程,是沒有時間認真討論五運六氣的。
我觉得这样讲还是有点复杂了,不容易记住,这个图看似简单,却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這本來就不是為了「淺顯易懂」,而是依照一般理工科的教學方法,從「定律」開始。理工科的「定律」不一定簡單,Maxwell電磁學的四個式子,有些學生學了一整學期還是搞不清楚,但是,搞清楚「定律」的學生,就可以很快的往前走,學習更深更複雜的內容。
李老师你好,看到你的这个教学方法我觉得太棒了!这样中医更加容易推广啊!我本科学的工科,对于从本质上以定律来推演整个系统的逻辑,很是能接受!很期待后期能录制入门的课程~谢谢李医师!
謝謝你的支持與鼓勵。
李醫師這個圖標一直在思考,除了六經傳變之外,還多了些思考,似乎就是定律:太陽病,病在表,配膀胱和小腸。好比桂枝湯,桂枝白芍屬木,一陰一陽,木生火,灸甘草紅棗入心火,生薑入脾肺臟。用五行圖推斷,膀胱寒水受邪,不能生木,寒水克火。用桂枝白芍壯木,紅棗灸甘草強心,生薑辛散入肺,金生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特別是壯土來制衡水。所謂一臟不平衡,用其他的臟來平。如果用麻黃湯,桂枝麻黃壯木,遠超桂枝白芍的組合,配合灸甘草苦杏仁–強心,兼入肺。如果依次類推,病在陽明,重點在腸胃,而少陽要考慮三焦與膽。三焦與心包未在五行圖上?但心包是心火的延伸,三焦是脾土的延伸,唐容川說三焦的源頭在命門–就是腎。應該是心腎的延伸,一味是君火,一味是真火。不知理解是否恰當?向李醫師請教了,謝謝。
你的解釋也算合理。
jonsonku:
文中提到的“所謂一臟不平衡,用其他的臟來平” 的原文出自哪裡?我聽倪先生說過類似的理論,但還沒閱讀到相關章節。謝謝!
這個道理很多文獻都有直接或間接的提到,譬如五臟的五行觀念。
李医师您好,请问这次教学的录音档以后会有上传吗?
還不確定,幾台錄音機的效果各有長短,可能得花點時間剪接。
李医师您好,我学习《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经典书籍,总有一种感觉:五运六气学说、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与五行生克理论是从两个视角出发的两套生命运行机理的模型。都很神妙。但也有许多不能相通和明了的地方。比如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可在开阖枢模型中,脾和肺同属太阴,为阴之开。我的理解是,六经与十二经络同名而异实。六经理论是在阴阳离合层面上的更为形而上的模型。烦请您解惑斧正。谢谢!
我不太清楚你想表達什麽,五行和六經並沒有衝突。
請問圖中紅色箭號表達的是什麽關係呢?
六經傳變。
太强了,我之前自己画图,也就停留在六经的五脏对应上,总觉得记忆不通顺。
李医师上面的图加入了五行生克还有表里对应,让我思路一下清晰了很多,立体了起来。
这个图让我受益匪浅,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