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Yeh:中醫診斷是由人體所表現出來的細節症狀,來推裡探討疾病的病因,而西醫藉由儀器來量測病人身體健康的指標。中醫和西醫不同的是,依一個頭痛而言,中醫就有不同的治法,如:咳嗽,痰的顏色、黏稠度的不同,代表的意義也不同,並且治療方式也不同。總體而言,中醫所審查的東西都可歸於黃帝內經的條文,「至真要大論」提到:看病時要,「審查病機,無失氣宜」,意思是:在治病的時後要審慎的探查根源在哪,並且治療的時後要因時至宜,切勿損傷到病人的正氣,以適當的方式來治療,這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觀念。中醫的辯症是集合人體各種徵候的現象,成一個"證狀",例如:頭痛,只是一種症狀,並不能構成"病證"。

舉一個黃帝內經例子:「素問,痺論」中討論各式各樣的痺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如:行痺、痛痺、心痺,心痺者脈不通,因為心主血脈,而風寒濕外邪,造成血脈不通,血氣流動不順而造成心痺,而有"煩則心下(胃)鼓,暴上氣而喘(胸滿咳喘),咽乾(渴)善噫(嘔酸),現今許多人都有胃酸問題,西醫的「heart burn」就類似於中醫心痺的症狀。

病例:
一名病人常覺得胸悶,有嚴重的嘔酸現象,為期三到四年,透過運動可以緩解,但症狀長期存在,也影響半夜的睡眠,主訴為胸悶嘔酸現象,很符合噫氣的現象,由心下往上衝的逆氣現象,也符合心痺討論的範疇。在傷寒論裡有瀉心湯的治療方式,我們使用的「旋覆代赭石湯」,其條文為:「心下痞鞭(胸膈胃部分的問題,感覺有硬硬的東西,脈象有頂手的感覺)噫氣不除者主治」,現在很多嘔酸的患者用這方劑治療都很有效果,這位病人伴有口氣問題,也驗證胃部有問題,施藥後兩個禮拜,患者狀況改善很明顯,目前已經解決病患這方面的困擾。

Andy:黃帝內經是一部中醫邏輯、智理、哲理的對話在其中,黃帝內經中提到許多與心相關的條文,內經第三十三篇:「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經期與心臟有何關係?實際上,各個臟器的名稱在中醫來說只是一個代稱,並非專指單一個臟器,中醫認為臟腑是完整的一個系統。中醫認為女性的奶水在月經後慢慢充營,要靠心陽網下推動,到達子宮成為經血,所以女孩子月經前乳房會脹痛,因此許多心陽不足的女生,一般經期都不順。

病例:
一名26歲左右東北女孩,運動量少,發現左右兩乳房有很多腫塊,甚致破裂流膿,經期也不規則,月經來時都很痛,經前脾氣暴躁,西醫切片發現並非惡性腫瘤,但西醫的辦法就是進行切除手術。

另一個名乳癌病患,31歲時在台北發現乳癌0期,西醫將其左乳切除,兩年後復發,右乳發現二期後三期初,西醫又將其切除,病人做過化療後,身體虛弱、指甲枯槁、落髮、無經期,經過我們的建議,他尋求第二意見,第二位醫師將輻射劑量降至1/4,當然中醫建議不要做侵入性的治療,在治療後仍然沒有經期,在我們診斷之下,發現其心陽很弱,心陽無法將乳汁往下排,許多殘留物累積在乳房,重者癌症,輕者腫瘤,殘留物跑到肺部成為肺癌,跑到督脈,成為血癌,所以無論治療任合癌症都要先強心陽,當然強心陽的時間性也很重要。

這兩個病人的藥方也相似,當中有幾味藥如:炒麥芽,瓦楞子,主要用於清除乳房裡面的殘留物,炙甘草加重,可以加強心陽,使心陽往下,讓經期發生。

第一位病人,服用第一禮拜後就停止流膿了,第二次回診腫塊就明顯縮小了,月經也來了,經期也順,目前繼續服用中。第二位病人,服用第一個禮拜後,開始有月經了,但是量還不足,同方繼續治療中。

以中醫角度而言經期不順,易造成往後嚴重的病變。黃帝內經裡確實很多條文已經被驗證其偉大之處。

(語音檔案由FM92.3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