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工程師常有消化系統的毛病,由於工作壓力大,時數長,西醫也認為這樣的生活型態易誘發,十二指腸、胃潰瘍的毛病。加上長期外食,多油多鹽的飲食,也使消化系統不良。胃病主要的症狀,如:胃痛,食後易腹脹,有時伴嘔酸、便秘、腹瀉,等情形。經常病人的主訴為:胃痛,胃脹氣。在六經辨證,腹滿食脹,時常覺得有脹氣的現象,屬於太陰病的範疇。足太陰為脾經,主要表現出脾胃的問題,脾胃屬土,屬中央之土,上下左右,四方,屬木金水火。脾土為中央,有中軸運轉的特色,中醫所說:先天之氣歸於腎,後天之氣歸於脾胃。父母親給的為先天的腎氣(精華),人體後天所攝取的水穀精華,用來維持人的身體(色身),所以消化系統好,人才會有健康的身體。所謂病從口入,很多慢性病的問題,時常是吃出來的,有些上夜班的人,飲食時間不規律,為反自然飲食時間,更需要注意消化道的健康。

病例:

一名男性工程師,外表健壯,病候自2004年開始,主訴:胃痛,胃脹,食後有飽脹感,覺得有東西卡在腸胃,腸胃不蠕動,食物下不去之感,一天2-3次拉肚子,大便鬆散,進而影響到睡眠。病人脈緩,中取無力,舌苔厚膩,舌色淡,缺乏血色,舌體胖大,為寒濕表現,屬於脾陽不足的現象。醫師給予理中湯加減方,病人服用一星期後,舌苔變淡,腸胃機能開始恢復正常。 病理解釋:由於病人脾陽不足,中氣不運轉,給予理中湯,使其中軸運轉起來,身體機能(四維)就如輪胎般開始滾動,開始活動。

病例:

一名年邁的太太,外表瘦弱,病候沒有明確的時間,長期吃素,主訴:胃脹氣,偶爾有胃酸上逆,偶爾出現便秘、腹瀉。病人脈浮,重按空,舌色淡,幾乎沒有舌苔,為陰虛症狀。醫師給予滋陰藥,養胃陰,如:沙參,麥冬。病人服用後,胃舒服了,晚上睡安穩了。(之前所服用熱藥,造成病人晚上腸胃不舒服,睡不好。)

總結: 綜合以上兩種病例,兩位病人的主訴都有雷同之處,但是在中醫的治療上,給予的治療方法卻截然不同。這兩個例子,在西醫診斷方面,給予的處方或許都是相同的,用來緩解腸胃不舒服的症狀,卻不是針對病因作治療,長期下來病因還是存在,症狀還是一樣發生。

(語音檔案由FM92.3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