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2000多年前,對人體的運作已經有很多的原理與定律。就像是物理學中的那些簡單的定律能推演出很多很多的事情,中醫其實上也是一樣,它的定律是很嚴謹的,包括肝心脾肺腎如何互相影響、水的循環怎麼運作都有很好的解釋,而基於這些很基本的道理之後,可以推演出來為什麼人在某些情況下會病變。臨床上我們可發現,它真的這邏輯推演的結果是很符合的,在這種情況下自然知道該怎麼去治病。所以中醫其實是非常有嚴謹性的邏輯學,是一門科學。

在治病時,我們必須去推演,去理解它背後的病理、病機是怎麼樣的,才能夠下手。所以常常往往是同樣一個病症,對病人來說他們的主訴是一樣的,但對我們來說,同樣的主訴,卻有不同的病理、病機的道理在背後。

女性,西醫助手,眩暈3週,躺著時也天旋地轉,西醫診斷為中耳內部不平衡,沒有好的方法治療。對中醫有意義的症狀則包括:不容易出汗、體型較豐滿、嗜睡、口渴、喜喝冰水、四肢沉重、小便不利、前額和後腦勺重且痛、脈沉弱。中醫診斷為陽虛水氾,與腎有關,於是開了真武湯加減,服用三付藥後便已能恢復正常生活。

依循傷寒論中的條文「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少陰之為病,脈微細,旦欲寐也。」,病人症狀與條文有八成吻合。

女性,CEO夫人,眩暈1個多月,西醫診斷為中耳不平衡。對中醫有意義的症狀則包括:反胃、胃酸、右肩隱隱作痛、喜喝熱水、體型不高大、10或11點還沒就寢,便會餓。中醫診斷為中膈有寒濕,所以水是來自中膈。開了苓桂朮甘湯加減,一星期後眩暈已消失。

依循傷寒論中的條文「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朮甘湯主之。」

西醫是微觀科學,常常在複雜的重病,同時有好多問題時,失去了下手的方向;中醫反而是愈複雜的問題可能愈能夠有幫助,因為它是對整個人體的宏觀醫學。

基本上,古書從反映出來的各種現象來告訴我們人體出了甚麼問題。當然它只會寫出它的現象,而人也不會照著書生病,它會是一種複雜的組合,所以我們必須從中抽絲剝繭來了解它的情況。

(語音檔案由FM92.3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