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暴漲 民眾不敢退休、減藥量…
Consumer Report:Is There a Cure for High Drug Prices?
世界日報 中文轉載 :藥價暴漲 民眾不敢退休、減藥量…
「消費者報導」雜誌最新報告指出,去年近三分之一美國民眾受到藥價暴漲的衝擊,昂貴的藥價已危及消費者的退休計畫、家庭生活及整體健康。
報告說,受到藥價上漲影響的民眾,通常為了撙節開支,用藥量未按照醫生處方,或未購足處方藥,或根本不看醫生。
該雜誌副編輯莉莎‧吉爾說:「藥廠為了圖利,不惜榨乾民眾的血汗,而且還完全合法。而民眾因藥錢增加,使各層面生活都受到衝擊,從退休計畫、家庭生活,到雜貨支出等日常開銷都被波及。」
吉爾說:「消費者告訴我們,他們有時不得不在買藥或買雜貨日用品、看病之間做出困難抉擇。 」
報告指出,去年民眾為了買藥,必須從家庭預算中額外撥出至少20億元。面臨藥價上漲的民眾中,28%說因支出增加而延擱看醫生,23%說因價格上漲,不願接受醫療檢驗或手術。另有30%說,因藥價上漲未依處方購買所需藥量,19%則使用過期藥物。
按照處方購足藥量的民眾,卻須在其他方面有所犧牲,包括減少購買雜貨和無法支付其他帳單。38%說,花在娛樂和外食的錢減少,31%減少雜貨支出。25%說,因此花在家人身上的錢減少。
10%說,為了保有健保,他們將退休時間延後。在多數情況下,藥廠可調漲藥價,不受限制,這正是藥價飆漲的原因。
報告建議,為對抗藥價高漲,民眾買藥應多方比價,並詢問醫生是否可購買同一種藥的學名藥,學名藥藥價通常比專利藥便宜90%以上。
吉爾說:「消費者不習慣質疑藥廠的藥價,也不習慣買藥時四處比價和討價還價,但是他們若這麼做,可節省頗為可觀的支出。」
評論:
市場經濟下的西藥廠,當然以股東利益為主,每一個藥的研發及銷售都得做精密的財務分析,除了在價位及銷售量下找尋最大營收,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一個病人的「消費時間」不斷增長,最好是讓病人像服用高血壓、高血糖藥物一樣得終生服藥,不然就是「提早發現提早服藥」,或者盡可能延長「療程」。「療效」從來就不是最重要的指標,只是很多考量因素中的一項,藥廠最大的收入來自那些「暫時壓抑病症,卻治不好病,病人得一直服用」的藥物。
其實,經濟學家早就開玩笑的說,因為一位癌症病人可以造就三個人的工作機會,所以,如果那一天真的找到癌症特效藥,有三個可能,一是發明癌症特效藥的人,突然從人間消失,二是一個癌症病人服用癌症特效藥的費用,得高到能養三個人一輩子,三是幾千萬的人失業,世界經濟大蕭條!
雖然這是個玩笑,卻也非常明白地說明了醫療業在市場經濟下運作的利益衝突。當然,很多醫學研究人員是誠心誠意的希望找到拯救病人的藥物或方法,只不過以股東利益為主的西醫廠,從來都不是這些研究人員來主導公司經營的。
這讓我們認清楚西藥廠是吸血鬼,就是想掏光病人的口袋、掏空一國的財政,西藥廠富可敵國但是給的爛藥卻永遠治不好任何一種簡單的疾病。相比之下經方中醫藥真的是可治好疾病又便宜的佛心醫藥,可以留傳千古的至聖醫學。
真是个恼火事,
市场利益之下,中药也是乱涨,
对于投机或投资这种显得轻松获利的事情,资本就是容易进入,相对的进入实效但要长期投入的中医和中药实业投资中去好难的样子。
真正好品质的中医,对于普通民众看来,像极了贵族医疗(我推荐我的同事、朋友到汉唐、正安诊所得到的反馈就是)。
市場經濟下,有炒作空間的事情,就一定會有人去炒作,所以,許多國家出面控管大眾醫療相關的事情,可惜的是,即使在華人為主的地區,依然把中藥材當成食物,並沒有和「大眾健康」連在一起,自然也就無法控管中藥材的炒作。至於好的中醫看診費用,這就見仁見智了,很多人都只把中醫當成廉價的治療,而忽略了好的中醫比好的西醫更難養成,同一個病症,西醫治療可能非常昂貴又有許多副作用,如果中醫可以有效的治療,那我們為什麼還不能拿昂貴的西醫治療費用做比較?反而是和足底按摩的費用做比較?至於一般大眾無法負擔中醫費用,那是保險制度根本沒有重視中醫的結果,如果健康保險可以給付昂貴的西醫治療費用,為什麼不能以同樣的標準來給付中醫治療?如果可以,一般人生病的時候,也就不用擔心中醫治療的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