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書單 (3)
許多支持中醫的人認為,西藥廠把行銷技巧運用到極點,Well,既然我們不能限制西藥廠進行行銷,那麼,我們自己何不多了解行銷技巧,為中醫多做些行銷呢?推薦幾本MBA的行銷入門書,中醫書看累時不妨翻一翻: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 by Robert Cialdini, Ph.D.
Truth, Lies and Advertising – by Jon Steel
下面不是MBA教材,但是,Anthony Robbins是個超級行銷高手,個人魅力十足,他的CD是很好的行銷入門教材:
Mastering Influence – by Anthony Robbins
————————————————————
謝謝阿旺找到其中幾本的中文版和Anthony Robbins的中文介紹:
影響力
Influence
出處: http://www.welan.com.tw/gate/big5/www.welan.com.tw/1852255/
在這本書中,著名的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 在這本書中,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一一拆解他們的招術,學會保護自己以及讓這6大秘笈為我們所用。 讀過此書之後,定能使你做到以下兩件事:一是當你真正的意圖是要說「不」時,你不會再說「是」,二是可以令你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具影響力。
———————
策略思維: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競爭
Thinking Strategically
出處: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044470
人生是一個永不停息的決策過程。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怎樣打理一宗生意,該和誰結婚,怎樣將孩子撫養成人,要不要競爭總裁的位置,都是這類決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個真空的世界里做決定。相反,你身邊全是和你一樣的決策制定者。雖然沖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本書將幫助你學會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擴大勝面。
本書以講故事取勝。它的學術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開設的”策略博弈”課程。簡而言之,這是關于了解對手打算如何戰勝你,然後你戰而勝之的藝術。怎樣打贏一場網球,少數如何戰勝多數,為什麼要”喜愛”你最討厭的對手等等,都在討論之列。
這是一門新興的策略科學,由一些簡單的基本原理組成。不同背景和行業的讀者掌握了這些原理,運籌帷幄取得勝利的本領就會上升一個層次。
————————
有關 “Anthony Robbins” 的介紹:
出處: 摘錄自Career 雜誌第359期
世界潛能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
在潛能開發訓練上,沒有人比安東尼羅賓更受推崇。儘管只有高中學歷,但他的理論與著作,為全球無數讀者開啟心靈的大門,從政治領袖到頂尖運動員,都得向他虛心請益。
安東尼羅賓是美國知名的成功激勵大師,只有高中畢業的他,年輕時曾換過許多的工作,26歲時擔任大樓管理員,住10坪 大的單身公寓。有一天,他突然領悟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因此,發現了心靈藴藏的無窮的潛力,並且開創出以神經語言學為基礎的追求成功人生的理論。
接受安東尼羅賓諮詢和激勵的對象,包括: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南非前總統曼拉、網壇巨星阿格西、拳王泰森等以及美國陸軍等。其著作被翻譯成40種語言在世界發行,演講的錄影帶和光碟累計發行達3500萬套,數以百萬計的人曾參加他的現場諮詢活動。安東尼羅賓曾被Toastmaster International評為「全球五大演說家」,並授予最高獎項「金錘獎」。
曾經擔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世界網球冠軍阿格西等世界名人的心理教練,被譽為美國最成功的心理勵志、潛能開發專家的安東尼羅賓,當頭棒喝問你:你十年後怎麼辦?如果此刻不付諸行動改變自己,十年後來得及嗎?
他用「尼加拉瀑布症」,來比喻多數人的生命態度。人生就像一條長河,許多緃身跳進這 條河裏的人,看到的都是眼前的問題,從來不會思考未來怎麼辦,隨波逐流一路漂去,直到有一天聽到萬馬奔騰的聲音,才驚覺來到尼加拉瀑布,慌忙想要逃生,可惜為時已晚,最後墜落萬劫不復的深淵。如果在上游就下決心改變航向,悲刻將不致發生。
其實,安東尼羅賓本人,就是自我改造的經典個案,他在80年代成名作<激發心靈潛能>的開頭,寫了這樣一段話:「大家都說他年輕富有、事業成功、足跡遍及海內外,接觸對象上自總統、下至醫院病患,涵蓋社會各階層。繁忙的工作結束後,他就飛回加州聖地牙哥的家,那是一座可以俯瞰太平洋的城堡。 這位年輕人才25歲,只有高中學歷,三年前他還一貧如洗,住在一間只有11坪 大的單身公寓裏,房子小到連碗盤都得在浴缸洗。那時的他意志消沉、身材癡肥、窮困潦倒,可說是前途黯淡。如今廣受矚目、交遊廣闊、前途璀璨,他怎麼會有如此懸殊的轉變?一切彷佛天方夜譚。這個年輕人就我安東尼羅賓,這個故事就是我的經歷。」
■ 信念
許多人對現狀不滿,卻不願意有所改變,因為害怕挑戰未知的世界,就像美國俗諺所說,「一個認識的魔鬼,總比不認識的魔鬼好一點。」在安東尼羅賓主持的「心靈革命」研討會,第一晚「化畏懼為能力」(Fear Into Power)課程進入尾聲時,他特別要求所有的學員得赤足,走過攝氏二千度、12呎長的木炭火堆。
這個別開生面的過火儀式,是要教導學員說服自己,去面對無名的恐懼,從中領悟那些被認為做不到的事,其實非不可能,害怕與無力感都是畫地自限,卻造成你的潛能無法發揮,終生成就有限。
安東尼羅賓認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絕不是環境,也不是際遇,而是你所抱持的信念。「信念,能挖掘出深藏在內心的無窮力量」,如果你相信能成功,信念就會鼓舞你去達成;如果你認定會輸,信念就會讓你嘗到失敗。
安東尼羅賓比較兩種信念的差異:
◆ 成功者相信困難早晚會過去,不會「永久長存」。 失敗者把很小的困難,都看得好像永遠揮之不去。 ◆ 成功者不會被單一困難給絆住。 失敗者認為困難「無所不在」,只要在某方面失敗,就認定在其他方面也會失敗。 ◆ 成功者把挫折視為一個改善的機會。
失敗者認為「問題在我」,徹底否定自我能力,失去再挑戰的勇氣。
安東尼羅賓講一個故事:數千年來,人們都認為四分鐘內跑完 一英哩 是不可能的事,但1954年羅傑班納斯特打破這個障礙,同年隨即有37名選手跑進四分鐘內,來年更有300人。何以如此?因為羅傑班納斯特證明了,大家認為的「不可能」其實是可能的。
■ 焦點
和其他大師不同的是,安東尼羅賓認為,要改變自己,不能只靠意志力,因為其效果不能維持長久,必須從神經系統著手,去改變你對痛苦與快樂的感受。
安東尼羅賓從「神經語言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 NLP)衍生出一系列的心靈工程技術,在課堂上展現的立竿見影效果,令他聲名大噪。
安東尼羅賓指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並不是能力,而在於心境,縱使你有愛因斯坦的聰明,若身心一直處於「低落」狀態,天才也無濟於事。若你能把心境調整到正面、積極進取的狀態,就有機會釋放無限的潛能。
在神經語言學裏,有很多控制心境的技術,調整「焦點」(Focus)就是其一。
簡單來說,「焦點」是一種看事情的觀點。就像你帶著一台相機到辦公室,當你把相機對準裏面正在爭吵的人,拍出來的辦公室就是一團亂;但如果對準另一群正在談笑的員工,這間辦公室就顯得和樂融融。取角不同,所呈現的感覺就完全不同。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要振作,就把焦點轉到使你振奮的「內心儲憶」,離開那些使你沮喪的「內心儲憶」。如此一來,就好比看電視選台一樣,你的心境立刻轉到正確的「頻道」。
1984年奧運時,美國1500公尺自由式游泳選手歐布萊恩,無法克服心理障礙,向安東尼羅賓求助。歐布萊恩向來是狄卡洛的手下敗將,雖然努力苦練,卻認定自己不可能贏,還沒跟狄卡洛對陣,心裏已經豎起白旗。 安東尼羅賓幫助歐布萊恩回憶,他曾經擊敗狄卡洛的某場比賽情景,重溫當天的每一個細節。經過「焦點」調整後,歐布萊恩果然奪得金牌,而且成績大幅超前狄卡洛。「如果你曾成功過,只要運用當時相同的心境,就可再獲成功。你永遠有選擇記憶的權利」安東尼羅賓說。
■次感元
想要控制意焦,也可從「次感元」(submodality)著手。我們的視、聽、觸覺等感官,從外界搜集訊息傳送給大腦,稱為「感元」;每個感元又分為數個「次感元」,亦即感官資訊在腦海的強弱、明暗、快慢。 例如,即使一個微不足道的喜悅,如果你調整次感元,將其在腦海的影像放大,變得更清晰、明亮、富有色彩,同樣可帶給你許多愉悅。而一個痛苦的回憶,若能將其腦海影像變小、變模糊、甚至難以辨認,就能削弱其原有的力量。
安東尼羅賓比喻說,好比電影導演藉由運鏡、音效、燈光等手法,要你笑就笑、要你哭就哭,你也可以在自己的「內心銀幕」上做同樣的事情,來強化正面的情緒反應,弱化負面的情緒反應。
■提問
另一個控制意焦的方法是「問對問題」。如果一直不斷問自己,「我為什麼這麼沮喪?」或「為什麼別人不喜歡我?」你的意焦就會去這些想法的證據,跳不出負面的情緒。如果改問:「我如何才能走出沮喪,讓自己快樂起來且受人歡迎?」就能立即改變意焦,去尋找讓自己振奮的方法。
許多人常提一些讓自己洩氣的問題,像是「這有什麼用?」「即然不會有什麼效果,為什 麼還要試?」「為什麼我這麼倒楣?」安東尼羅賓認為,如果你想要改變人生,就必須改變思考方式,也就是說,得改變提問題的習慣。否則「你求的是什麼,得到的就是什麼」,腦中的那部超級電腦,你輸入負面的問題,它就輸入負面的答案。
你必須學著問一些建設性的問題,例如當你為某件事情想發脾氣時,最好先問自己:「從這件事情上我能學到什麼,免得日後重蹈覆轍?」這種正面問法,就能讓你冷靜下來,找出補救的措施。
1970年代美國紐約多家銀行倒閉,當時很多房地產商人所想的問題是,「如果紐約這個都巿沒落,我要如何保住這一切?」但唐納川普的想法卻是,「當大家都憂心忡忡時,我要怎麼做才能致富?」這個提問讓他看到別人忽略的機會,成為美國最知名的房地產大亨。
安東尼羅賓建議,當你遇到挫折打擊時,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問幾個積極性的、建設性的問題: ◆這件事情有什麼好的一面? ◆我要怎麼做,才能得著所想要的結果? ◆如果要得著想要的結果,有哪些錯誤我不能再犯? ◆我要如何以愉快的心情,去處理這整件事情?
■字眼(詞彙)
要培養正面積極的心境,除了「問對問題」,也要「用對字彙」,也就是把那些會挑起你負面情緒的字眼換掉。 安 東尼羅賓指出,人們詮釋事情時,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字眼,當你更換常用來形容自己情緒的字眼時,感覺馬上就不一樣。好比他有一次被旅館服務生氣炸了,正要開 罵的時候,忽然想到「遺憾」這個溫和的字眼。當他說出這個字眼後,有如魔法般,情緒立刻降溫。現在這個字眼成為他的習慣用語,當他想發脾氣時,這個字眼是他形容情緒的第一選擇。 語言學家研究發現,我們常使用怎樣的字眼,就會有怎麼樣的人生。當沮喪、倒楣、生氣、挫析、討厭、壓力等字眼,常被我們掛在嘴邊時,這類字眼就很容易真的成為情緒和行為。 字眼就好像「模子」,我們的感受則是澆鑄的液體,如果經常把自己的感受隨便倒進一個模子裏,而且是負面消極的模子,長久下來,就會變成根深柢固的惡習。
■形氣(肢體動作)
要控制心境,有兩種方式:除了引導意焦,還可調整你的「形氣」(physiology),也就是姿勢、動作、呼吸、面部表情等生理狀態。
「動作會牽動情緒」,安東尼羅賓說,身體每一個動作與表情,都有其相對應的情緒。有 時不需要任何心理技巧,你只要身體稍微改變,伸直腰杆、抬頭挺胸、來個深呼吸,就能輕易產生快槳的情緒;臉上綻放笑容,便能很快感覺到自信。相反的,如果肩膀下垂,雙腿彷佛有千斤重,你就真會覺得情緒很差;而你極度疲乏、肌肉緊張、到處酸痛、血糖偏低時,心境也特別容易陷入負面情緒。
美 國著名鄉村歌手約翰丹佛,多年前面臨創作瓶頸,安東尼羅賓就是用調整「形氣」,幫助他進行突破。安東尼羅賓發現,約翰丹佛膾炙人口的成名曲,幾乎都是運動後的產物,不論滑雪、開小飛機、或賽車,都是高度激烈的運動,伴隨沿途的美麗風光,帶給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但他成名後運動量減少。安東尼羅賓的建議很簡單,要他多加強體能活動,沒多久約翰丹佛就恢復創作活力。
因此,安東尼羅賓強調,要喚醒你的潛能,就要先喚醒你的身體;成功的奧秘就在於讓自己常保持「動」的狀態。
■神經鏈調正術
此外,「神經鏈調正術」(Neuro-Associative Conditioning,簡稱為NAC),也是安東尼羅賓受神經語言學啟發,所得出的另一種自我改造技術。
人的腦神經有280億個神經元,每當我們做某件事時,就會在神經系統裏建立起跟這件事的關聯,這種關聯有如一條纖細的絲,日後我們重複這個行為或情緒時,這條「神經鏈」就會進一步加粗,最後牢牢控制住我們,其中不乏我們很想改,卻改不了的不良習慣。
安東尼羅賓指出,要打破這條「壞」神經鏈,就得讓自己到達痛苦的臨界點。例如你想減肥,卻照吃如常,直到有一天當你發現竟然飛機的座位坐不進去、或者身體塞不進心愛的牛仔褲,肥胖的痛苦遠超猛吃的快樂,你才會有減肥的強烈決心。至於新的飲食習慣,你一定要持續到它在神經系統定型,成為一條粗壯的神經鏈為止。
安東尼羅賓的理論,可濃縮為一句話:「你傳送什麼訊息給自己,決定你過什麼樣的生活。」即使環境惡劣或置身逆境,你照樣可以調整信念、意焦、次感元、形氣,傳送正面的訊息給自己,在積極進取的心境下,喚醒心中的巨人!
有点王阳明心学的影子。还没学懂他的心学,他说一个人的最柔软柔软脆弱的地方是心。如果心强大起来,整个人就强大起来。
为什的我不能留言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医生
李医生。 功德无量 祝福你能完成经方经典医学传承。三年前有幸接触中医经典医学。倪师的大医精神 深深震撼 又多方接触很多有关倪师学生与徒弟。 但今年通过岐黄圣贤得以认识了解您的为人和学实甚是佩服。 鄙人愚见 您真的才是倪师值得托付重任之人。客观 理智 再次感恩中医经典文化传承者们。 您要是开课收学生我希望我能有这个缘分和荣幸。 本人 男37 已婚 接触中医只接触过倪师5部经典 和您的一系列讲座。 再次感恩
謝謝你的支持及鼓勵!
古人说医不叩门,道不轻传。我记得倪师在讲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视频提到,不要刻意去宣传,随缘。从某种角度说,可能中医在营销方面的欠缺是必然的,如何去平衡,确实是个挑战吧,可能我的理解有偏差,请李老师指正。
中醫可以也應該宣傳,然而,必須針對事實來宣傳,而不是誇大不實、虛無飄渺地宣傳。
我在听《策略思维》这本书/你觉得听书与看书的区别?(播音员就是照书念/不加自己观点)
听了好多章节,但只能听懂小部分
李医师
是不是学习任何知识,与你教的学习《人纪》方法一样
先大致 过一遍 然后在深入学习
不要过于着急?
聽書,無法達到深入閱讀的效果。
好的
谢谢你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博弈树,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带入诊断,例如:一个反酸的病人来到分出两个分支前者是因为单纯胃酸过多导致的反酸,后者是因为肝木克脾土导致的反酸,然后再往前推原因。这种学习方式成立吗?
我个人觉得当然可以,胃酸过多,当然你可以首先去考虑肝胆的问题!但是肝胆不一定是原罪,假设是原罪,那一个平衡点的掉落很大概率会引起新的平衡点!这样下来整套的生理病理学的线索圈就可以形成,但是有的平衡点不一定第一时间看得到!我常常跟部分学员探讨我对代赭石旋复花的理解,从某种角度你可以理解成西药的奥美拉唑(这么说可能不太对,不公平,但是对宗恩老师资深学者可以尝试理解一下我的想法),你要知道今天你吃了代赭石旋复花即使有效果,舒服了不少,到底是给你一个打开更多门的准备时间,还是也就到此为止而已!
你說的是基本的專家系統樹形分析,這和兩方或多方的Game Theory是不一樣的概念。
原來是我沒有充分理解書中的知識,謝謝李醫師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