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陰陽 (中)
我第一次教中國工程師學會的中醫概論課程時,第一堂課,知名的矽谷人王大成博士(Dr. Chester Wang)就問我:「所謂陰陽,是名詞,還是形容詞?」果然,聰明人問的問題,常常一針見血。中醫的「陰陽」,既是名詞,也是形容詞,但是,兩者在理解及應用上,有很大的差別。
形容詞的「陰陽」,比較普及,絕大多數對「陰陽」的解釋,都落在「形容詞」的範圍。 這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陽代表熱、快、光明、表 、實…,陰代表寒、慢、黑暗、裡、虛 …」,這個「關係比較」的「對立性」,不需要太多解釋,五歲的小孩也可以聽得懂。不過,問題來了,如果「陰陽」只是形容詞,那麼所謂「互根互用」、「互相轉化」等等,是什麼東西在進行這些互動呢?所以,我們必須有名詞的「陰陽」。
有些人會說,任何對立比較下的「陽的東西」和「陰的東西」就會有「互根互用」、「互相轉化」等等互動,我想這樣的說法是哲學的討論,而非醫學的討論,不然,比較快的兔子和比較慢的烏龜也應該可以「互根互用」。
也有一些人會用比較高深的方式來討論名詞的「陰陽」,他們說這個宇宙開天闢地以來,有兩種看不見、摸不到的基本組成物,一個叫「陽粒子(陽氣)」,另一個叫「陰粒子(陰氣)」,這兩種「粒子」依照所謂的「互根互用」、「互相轉化」等等來互動,並且架構了宇宙裡所有的東西。我想這樣的說法,即使不是玄學,也是「高能物理學」的範疇,就算是對的,對臨床醫學幫助不大,就像我們蓋橋時用牛頓力學,不會用「更正確」的量子物理學。
這麼多年來,從倪海廈老師的教導、多種中醫古籍的研讀,到臨床治療的反饋,我一直想有個比較「實用」的思維模式,來理解中醫範疇下的「陰陽(名詞)」,而這個思維模式必須能連結經典中醫古籍的陳述,同時也對臨床醫療有直接的幫助。
經過不斷的思索、研讀、比較,我想延伸倪老師講的「陽是神、陰是形」及「陽是能量、陰是物質」的說法。我認為名詞的「陽」是「 能改變物質的能量」,名詞的「陰」是「能儲存能量的物質」。這樣的思維,看起來很淺顯,沒什麼大不了,然而,在連結經典中醫古籍及臨床醫療時,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能幫我釐清不少「模糊地帶」。
簡單的、「想當然爾」的例子,譬如食物經過腸胃消化後帶給人體能量等等,我們就不討論了,我們找個比較「不直接」的例子。黃帝內經寫到「肝者,罷極之本」,是什麼意思?歷代醫家多有爭論。有些醫家認為「罷極即勞困之義」,而「肝者,罷極之本」是說「疲勞的根本在肝」。也有醫家認為「罷極」為「四極,即四肢」,因為肝藏血、主筋、主爪,所以,「肝者,罷極之本」是說「肝使血液輸達四肢,以充筋華爪協調運動」。可是,如果我們比對前後文,「腎者,封藏之本」、「肺者,氣之本」、「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我們會覺得上面兩個解釋都很牽強,與前後文的寫法格格不入,更不像前後文一樣,可以在黃帝內經其它章節內找到對應的地方。
「罷極之本」的意思,我們可以從肝所屬的「厥陰」來探討。「厥陰」被解釋為「陰的盡頭」、「陰盡陽生」,但是,對於這個「盡頭」和「怎麼把陽生出來」,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是在「陳述」,而非真正解釋「為什麼」。然而,如果我們以「陰(名詞)是能儲存能量的物質」來串連幾個觀念,這個「肝」、「罷極之本」、「厥陰」、「陰盡陽生」就變得非常容易理解。
「厥陰」是指「陰(名詞)」裡儲存的「可以被釋放出來的能量」已經很低,到了「陰的盡頭」,得要加以處理,才可以增加「陰(名詞)」裡儲存的「陽(名詞)」,而「厥陰」就是這個處理的階段,這個「陽生」並非指「外在活動的能量」,而是指「儲存在裡的能量」,就好像「種子之中含有的生命力」。這正好對應「厥陰風木」,「風木」是取象於「春生」時「種子隨風而散,新的生命從種子中發芽出來」。
肝臟的主要功能,是當血液被其它身體器官使用過後,變得「最髒」的時候,負責把血液中的有毒的物質去除,把血液變「乾淨」,把「生命力」再次注入血液裡,讓血液可以再度被身體使用。這正好對應「陰(名詞)裡儲存的可利用能量」已經很低,由肝臟負責把這個「陰的盡頭」扭轉回來,讓它「陰盡陽生」,而這個「陽生」依然是指「存在裡面的能量」,因為「乾淨」的血液還沒有被其它身體器官使用前,這個「能量」是藏在血液裡,而非直接可以觀察到的功能活動,所以,仍然屬「陰(形容詞)」的階段,必須等到「種子發芽出來」,才會到「陽(形容詞)」的階段。
而「罷極之本」正是在形容上面解釋的肝臟與「厥陰」。 「罷」是「停止」的意思,「極」是指「陰的盡頭」、「陰(名詞)儲存的能量降低到了極致」,「罷極」就是指「讓陰(名詞)儲存的能量不再降低」,讓這個「儲存的能量」回到正常的程度。
(下集待續)
「陽」是「 能改變物質的能量」,「陰」是「能儲存能量的物質」;這樣的描述您說沒什麼大不了,卻是的確大大不同以往。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請問如何理解 “陰陽調和”的調與合,跟“陰平陽秘”的平與秘?
「陰陽調和」的「陰陽」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名詞。形容詞的話,如不少中醫書籍裡的闡述,為「不過盛也不貧乏」。名詞的話,一般大家說是「陰氣與陽氣,搭配合宜,互動和諧」。換成「能量」與「物質」的說法,你可以說是「能量的運作,及其改變物質的效益,與物質的輸送,及其儲存能量的過程,相互配合得宜」。不過,這些都是講了等於沒有講。這是邏輯上的陷阱,我們可以隨便說任何一件事物是由A和B組成,A有什麼什麼特性,B有什麼什麼功能,然後我們說「A和B很調和時,這件事物就運作很好」,邏輯上合理,如果沒有其它細節,也只是那自己的話來解釋自己的說法。
「陰平陽秘」也是類似的道理,不過,你這裡有些不對,黃帝內經原文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你得整句話來看,這句話的語法是「互文句」,「陰平陽秘」是指「陰陽平秘」,「平秘」一般解釋為平和協調。如果你不介意「邏輯上的陷阱」,還是可以說是「物質儲存能量的過程平順(陰精甯靜不耗),能量的運作沒有浪費(陽氣固密不散)」,所以,「精神乃治」。
阴阳确须分名词和形容词。就算限定为名词,似乎还有整体和部位之分。
中医要进入医卫主流,也许可以从早期干预(early intervention)切入。
比如在一定年龄以上的民众例行体检时,按中医观察开数周的五苓散或桂枝汤等。
当然这需先进行人群试验,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
看了李医师的部落格很久了,第一次留言。心中有点小疑惑,就是您说 「厥陰」是指「陰(名詞)」裡儲存的「可以被釋放出來的能量」已經很低,到了「陰的盡頭」,得要加以處理,才可以增加「陰(名詞)」裡儲存的「陽(名詞)」,而「厥陰」就是這個處理的階段。我记得在六气的顺序中,厥阴之前的阶段是太阳寒水的阶段,太阳寒水的阶段是阴里储存的可以释放出来能量已经很高了,为什么到了厥阴反而很低了?
我知道你在說什麼,不過,我想先反過來問你,你為什麼覺得「太阳寒水的阶段是阴里储存的可以释放出来能量已经很高了」?從你的出發點,我比較容易回答,不然可能又得寫一篇文章了。
之前我一直认为太阳寒水是在冬天,冬天的时候地表上的阳气(能量)回收到地表下(地表下属阴,因为都是物质),这时地下就储存有很多的能量,所以认为在太阳寒水的阶段阴里储存有很多的能量。刚刚看了李医师在下面的解释,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您的意思是在太阳阳寒水的阶段虽然阳气由体表已入里(内部五脏),但尚未储存入阴(血液),这时阴里的能量还是很低。然后到了厥阴阶段,肝负责把入里的能量储存入阴(血液),这时阴里能量就很高了,可以供给身体其他部位使用。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
很抱歉,不知道為何,我之前沒看到你這則留言,竟然快四年了都沒回覆!今天為了準備新一期中工會中醫概論課程而回來看我以前教了什麼,才發現你這則留言。
關於「太陽寒水」,你可以看https://andylee.pro/wp/?p=2229,裡面有錄音襠。「寒水」指的是天空上的水,而非地下的水,地下的水存儲能量,不寒。
能量是守恆的,陰陽本身處在變動之中,互相交合,如圜無端、。《思考中醫》中說;两阳相合为阳明,两阴交尽为厥阴,我的理解是厥陰是陰到了極限,快要藏不住陽了,到了晚上陽氣要重新開始由最低升到最高,即太陽。(晚上人的體溫降低,說明這一點,)。個人淺見,多多指教。
刘力红教授的解釋,在本質上很像,不過,他講的方式仍然稍微玄了一些。「厥陰」這個階段用肝的功能來想,就很容易懂。如文中寫的:“肝臟的主要功能,是當血液被其它身體器官使用過後,變得「最髒」的時候,負責把血液中的有毒的物質去除,把血液變「乾淨」,把「生命力」再次注入血液裡,讓血液可以再度被身體使用”,換句話說,「厥陰」負責兩件事,第一是「把物資儲存能量的能力恢復回來」,第二是「把能量存進去」。 當能量存飽了,當然也就得散發出來,也就是「春生」的階段到了。
既然已經說到這裡,我就直接簡單回答上一個問題。「太陽寒水」的階段,就像把地表上的熱能降入地表下來一樣,是人體把「陽氣/能量」從體表四肢往身體內部、五臟收入,「溫蘊五臟」。而入裡的「陽氣/能量」開始「把物資儲存能量的能力恢復回來」及「把能量存進去」就到了「厥陰風木」的階段,「風木」即取象於「春生」時「種子隨風而散,新的生命從種子中發芽出來」。所以,「太陽寒水」、「厥陰風木」的說法並沒有衝突,而是前後連貫的過程。
如李醫師所說:從經絡上說足厥陰肝經把兩者聯繫了起來,所以內經有肝者,罷極之本。晚上23:00-凌晨3:00,就是最佳的排毒的階段,人身能量回到五臟裏面(體錶溫度降低,腸胃蠕動緩慢),從肝臟幫助人體重新獲得新的活力。晚上休息好(能力儲存得充足),早上及白天活力就強(能量釋放不外散)。熬夜就是傷害了這個過程,造成肝功能的損害(早起沒精神即能量儲存不夠又何談釋放,黑眼圈視力差即肝開竅于目),這是身體自動自發的過程,外在的能量不能代替,所以要早睡早起。生活習慣正確,病就好了一半。劉博士和李醫師的觀念都很獨特,都能懂點。我這邊離劉博士的診所較近,這段時間在招聘公益講座的義工,有幸參加。這兩期都是劉博士第一天主講一上午,重點講了王鳳儀思想及他的一生,可能內容用李醫師的話來說就更懸了,不過我很受益,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家庭倫常道德上。希望中華文化可以走進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李醫師您好:看到您解釋的肝為罷極之本,一下就人清楚明白,感謝;另外,雖然我有在網路上查過腎為『封藏之本』的意思,但總覺解釋的不是很懂,不知道您怎麼理解?
封藏之本,意義很直接,腎收藏儲存五臟六腑之精。
謝謝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