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動的病人

今天早上第一個病人是位近八十歲的老先生,我記得他一個半月前來初診的情況,十年前中風導致他右半邊無力,右手舉不起來,雙手雙脚冰冷,走路很慢、很吃力,説話不靈光,時不時頭腦反應好像卡住,與人應對時不順暢。 上次看診給了病人兩周的中藥,藥方稍微重一些些,生附子、乾薑、當歸、桂枝、白芍、生薑、炙甘草、紅棗、木通、炮附子、炙黃耆、川芎、生地、白朮、茯苓、生半夏、麥門冬、杏仁。今天看診時,病人告訴我,手脚溫暖許多,右手可以擡抬起來了,走路好不少,體力變得很好。醫生看診不能只聼病人敘述,還得了解及驗證病人的反...
閱讀全文

人工取卵造成子宮急速增大

這位年紀不大的女病人,因爲有個九公分的子宮肌瘤,在婦產科醫生建議下,打算手術切除。 婦產科醫生也建議,在切除子宮肌瘤前,應該先人工取卵,以免有什麽複雜情況產生不良的影響。爲了增加取卵成功幾率,人工受孕中心的醫生給這位病人促進排卵的藥物,人工取卵是成功了,然而,卻出了大問題。在藥物的影響下,不但原本九公分子宮肌瘤立即成長到十四公分,更嚴重的是,病人整個小腹大大地鼓起來了,如同放了一個排球在肚子裏,又大又硬。病人趕忙到婦產科檢查,超聲波影像顯示並不是一般常看到的腹水副作用,而是病人的子宮脹大了好幾倍...
閱讀全文
傳播媒體

倪海厦醫師逝世十週年紀念文選

為紀念倪海厦老師逝世十週年,倪師母決定徵文出版紀念文集,由倪老師最早期的學生及數十年的法律顧問徐光佑律師主編, 倪師母親自寫序文,許多位倪老師學生及學生的學生提供稿件。有興趣收藏的讀者,可以直接聯絡台北漢唐中醫診所。據了解, 紀念文集為限量發行,僅公開銷售三百本,欲購從速。(書本照片由台北漢唐中醫診所提供)
閱讀全文
行醫有感

中醫不科學的證據?

一位史丹福大學教授轉給我一篇網上爭議的文章,文章的論點是中國大陸中醫大師專家們對新冠的辨證都不一樣,有的說是寒濕、有的說是溫熱、有的又說是分不同型等等,完全不一致,甚至彼此有衝突。文章作者認爲這代表這些中醫大師專家們根本搞不清楚新冠是什麽,更代表中醫不科學,隨便由人主觀地說是寒是熱是實是虛。 其實,文章作者的推論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一門嚴謹的學問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分歧。然而,文章的結論是錯誤的,並非中醫不科學,而是現在中醫學術界普遍存在的問題。 新冠疫情剛剛發生時,我們就解釋過,中醫不管新冠是什麽病...
閱讀全文

倪海厦老師辭世十週年紀念(2) – 感念倪老師

我不是跟隨倪老師最早的學生,也不是和他學習最久的學生,但或許是和他機緣最特殊的學生。我和倪老師的互動,或許也和絕大多數的學生們不一樣。許多人覺得倪老師很嚴厲,我從來沒有看過倪老師生氣,許多人不敢打擾倪老師,我和他半夜在網上聊天,一聊就是幾個小時,許多人見到倪老師即拘謹恭敬,他卻拉著我去飆車,尋求放開的自我 。 這次倪師母決定要出版倪老師過世十年的紀念文集,好幾位師門下的前輩和後進聯絡我,希望我多聊聊我認識的倪老師。許許多多的往事,一大堆的網上對話及電郵,大多是我和倪老師的私人事情,以及彼此對許多...
閱讀全文

倪海厦老師辭世十週年紀念(1) – 世紀瘟疫下的護守

一個人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一生中成就了什麽事,更在於為後人帶來多大的影響及感動。 那天深夜,輾轉難眠,時不時盯著手機,就在精神開始恍惚時,手機微信突然響了,湯英主任的訊息:「李老師,病人基因核酸檢測陰性」。這個時候,外面的世界好像全部沉靜了下來,心中湧現無比的感動,雙眼濕潤了,十多年來學習中醫的歡笑和心酸似乎快速地重播了一次,腦海中唯一的念頭是,感謝倪海廈老師的教誨! 2019年底,世紀瘟疫大爆發,震撼了全世界,不但帶來大量的死亡及失業,也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現代社會功能的依賴及信任。然而,在這個巨大...
閱讀全文

又來了一個Omicron

Covid-19大爆發約兩年了。近一年前, Covid-19疫苗被美國緊急授權使用,誓言 「有效率」高達95%,世界各國政府從鼓勵施打疫苗到强迫打疫苗,堅稱疫苗利大於弊,認爲這樣才能逆轉世界大瘟疫。許多專家及一般民眾並不是反對疫苗,而是質疑這種强行施打緊急開發疫苗的政策是否安全、有效、合理、合法,各國政府及主流媒體不但不正反面平衡地探討及報導,反而把質疑的人妖魔化、政治化,社會大眾也被洗腦地認爲,那些質疑疫苗的人都是無知的莽夫、反科學的毒瘤。 科學講求的是實證及合理的邏輯。在去年底疫苗剛推出的時...
閱讀全文

不要強加中國地理特徵於中醫理論

對中醫有些基本認識的讀者大概都知道,「東南西北」對應「生長收藏」、「春夏秋冬」、「木火金水」等,這是五行理論的基礎。毋庸置疑,這樣的方向概念,對歷代醫家的理論思維有很大的影響,在臨床治療方法上,也有非常多的表現。我們也常常在書籍中看到中國東南方濕熱,西北方乾寒,西南方山高,中原土壤肥沃等的敘述,然後把這些中國地理特徵加在人體各種問題的討論上面。 地理環境及氣候,當然會對人體有很大的影響,更何況中醫很多的論點本來就是從觀察天地變化而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維,在中華文化上也是...
閱讀全文

不要牽强附會、過度解釋

歷代醫家多為文人,文學造詣佳,也多半依循儒家思想。這本來是件好事,然而,在嚴謹實證的學科上,難免產生牽强附會、過度解釋的現象。我們來編造一個簡單的故事,看看讀者覺得如何: 幾位文人在山中小徑步行,秋天落葉滿地,詩意十足。突然,他們看到山壁上有人潦草地刻了「前方看似馬」五個字。沒人知道刻字之人指的是前方看起來有匹馬,還是有個像馬的大石頭,是像整匹馬、馬的頭、還是馬跑起來的感覺等等。第一位文人搶著説話: 「 哎呀,這個寫得好,前方風吹落葉滿地起,如同野馬奔騰、馬鬃狂飃一般 。」 第二位文人聽了不以爲...
閱讀全文